人民網
人民網

開放賦能 內外兼修——新疆書寫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新篇章

2025年10月09日09:2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霍爾果斯口岸中歐(中亞)班列呼嘯西行,將中國制造運往亞歐腹地﹔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智能分揀中心高效運轉,跨境電商包裹發往全球﹔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外資企業忙著布局新項目,政策紅利加速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疆正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引領,在擴內需、暢通道、優平台的實踐中,持續擦亮“亞歐黃金通道”“向西開放橋頭堡”名片,以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日前,“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12場在烏魯木齊舉行。會上,自治區商務廳相關領導詳細介紹了“十四五”以來新疆在商務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勾勒出一幅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開放畫卷。

內需外需雙向發力

開放型經濟韌性凸顯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外貿是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支撐。新疆立足“擴大內需”與“拓展外需”協同發力,既激活內部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又打開對外貿易增長的“上升通道”,讓開放型經濟的韌性在數據中清晰顯現。

在擴內需上,新疆持續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從政策補貼到場景創新,全方位激發消費潛力。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全疆累計補貼產品236.3萬台(件),帶動消費251.5億元,152萬人次消費者享受到政策紅利﹔“購在新疆·惠享生活”購物節聯動各地推出千余場活動,落地30余家品牌首店,新增29家離境退稅商店,43列銀發旅游列車服務1.2萬人次,消費場景不斷豐富。

更值得關注的是,烏魯木齊市、喀什市、伊寧市入選自治區首批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烏魯木齊獲批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入選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54個縣域商業項目獲得6947萬元中央資金支持,城鄉消費網絡持續完善。

數據印証成效:今年1—8月,我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23.7億元,同比增長5.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十四五”期間,這一數據從2021年的3584.62億元增至2024年的3926.45億元,內需潛力加速釋放。

在外貿賽道上,新疆依托“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區位優勢,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十四五”期間,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1569.1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4341.6億元,連續3年跨過3個千億元台階﹔今年1—8月,全疆進出口額3563.1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穩居全國前列。

“無論是激活內需,還是拓展外需,我們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李軒表示,新疆將繼續升級促消費舉措,國慶中秋雙節假期發放消費券,推出國際車展、老字號嘉年華等60余場活動,年底前還將策劃精品消費月、冰雪消費季等特色活動﹔持續鞏固外貿優勢,推動更多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讓內需外需形成“1+1>2”的疊加效應。

自貿試驗區引領突破

制度創新激活發展動能

作為我國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2023年11月挂牌以來,始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差別化探索中打造開放新高地,成為新疆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引擎”。

成立一年多來,該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含金量”持續提升。截至8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實施和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佔比76.3%,35項省級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疆復制推廣,45項自治區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35項支持政策出台,制度紅利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

經營主體的快速增長印証了改革成效: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1.7萬余家,同比增長89%﹔今年1—8月,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6663家,貢獻了全疆近十分之一的新增經營主體、三分之一的新增外資企業、近五成的合同外資規模、約三分之一的對外投資額。

在功能定位上,自貿試驗區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提供專業涉外法律服務,跨境人民幣結算快速增長,資金、項目、人才加速集聚。今年1—8月,自貿試驗區外貿進出口額達1460.24億元,佔全疆比重40.9%,成為外貿增長的“主陣地”。

在“打造亞歐黃金通道”方面,烏魯木齊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能級提升,自貿試驗區開行中歐(中亞)班列佔全疆近九成,集裝箱量佔比超90%,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公路口岸通關量大幅增長,保稅航油、飛機保稅維修等創新舉措為烏魯木齊航空口岸注入活力,機場航班起降架次、客貨運量持續攀升。

“自貿試驗區是新疆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李軒說,將加快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持續深化制度創新,推動其引領全疆對外開放向更深層次、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拓展,為中西部地區高水平開放提供“新疆樣板”。

通道平台協同升級

開放支撐體系持續完善

口岸是對外開放的“門戶”,展會是經貿合作的“橋梁”,招商引資是產業發展的“活水”。新疆持續推進口岸擴能提質、展會能級提升、招商精准發力,構建起“通道+平台+產業”的開放支撐體系,讓向西開放的優勢更加突出。

在口岸建設上,新疆現有19個經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陸路口岸數量居全國首位,2024年進出口貨運量突破8000萬噸,鐵路、公路口岸貨運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三位,經新疆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達1.64萬列,佔全國一半以上。

今年以來,新疆口岸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別迭裡口岸實現臨時開放,紅其拉甫口岸擴為常年開放,巴克圖口岸恢復客運通關,伊寧航空口岸首航成功,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啟用,航空口岸開通國際客貨運航線各33條,覆蓋21個國家、31個城市,“中心突出、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口岸體系基本形成。

在展會與招商領域,新疆以平台聚資源,以服務引投資。“十四五”以來,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成功舉辦,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覽會等周邊國家展會恢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內重點展會中活躍著新疆企業的身影。

招商引資是經濟增長的“源頭活水”,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引進來”“走出去”,隨著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升,新疆招商引資迎來豐碩成果。“十四五”期間,新疆引進區外到位資金從2021年的5429.93億元增至2024年的9355.26億元﹔今年以來,12場境內外“投資新疆”推介會吸引近1200家企業、2000名客商參會,146個重點產業鏈項目精准招商,政策、區位、資源、自然、人文五大優勢成為企業投資的“吸引力密碼”。

李軒說,從消費市場的繁榮到外貿通道的暢通,從新疆自貿試驗區的突破到口岸平台的升級,新疆正以“內外兼修”的開放實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斷的開放動能。(黑宏偉)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