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田疇織錦繡 沃野繪新景——兵團踐行“兩山”理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觀察

2025年10月05日10:26 | 來源:兵團日報
小字號

巍巍天山下,穗滿倉盈沃野生金﹔滾滾塔河邊,大地斑斕林果飄香﹔疆內外市場上,綠色果實精品薈萃……秋日裡的兵團,農業綠色發展碩果累累,職工群眾增收甜蜜滿溢。

綠色是兵團的底色。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生態“含綠量”轉化為發展“含金量”?

答案,寫在綠水青山間、豐收大地上。

守住綠,換來金。兵團把植綠護綠、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作為踐行“兩山”理念、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從夯實綠色發展根基、提升綠色生產優勢、強化綠色產業打造等方面著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興農的路子,有效提升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讓沃野田疇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株苗”厚植發展底色

仲秋的三師圖木舒克市,潔白的棉花、金色的玉米、飽滿的紅棗與遠處的灰黃沙漠相映成景,藍天白雲下,一台台大型收割機、採棉機馳騁田間。

三師五十一團八連500畝高標准農田裡棉花吐絮,種植戶吾買爾·阿皮孜正在地頭忙碌。“以前這裡到處是沙子,一踩一個土坑,如今變成了高標准農田。我們採用棉花套種孜然的種植模式,讓農田更綠了、產出更高了,一畝地純收入能達到2000多元。”吾買爾·阿皮孜高興地說。

沙漠秋色靜,蘆竹輕風鳴。在三師圖木舒克市蘆竹種植試驗示范基地,千畝蘆竹隨風搖曳,通過採用“治沙+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這裡的大片蘆竹長勢喜人,奏響了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樂章。

從一株苗扎根土壤,到一塊塊良田鋪展開來,從“沒有綠”到“連片綠”,三師圖木舒克市不斷植綠護綠,應用科技探索農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持續向沙漠要綠色、向沙漠要效益。

通過推廣棉花、小麥、玉米、大豆“干播濕出”種植技術,三師圖木舒克市近年來棉花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用水量大幅減少,作物產量穩步提升﹔利用新技術改良鹽鹼地,加大鹽鹼地綜合治理力度,許多“不毛地”變成了“致富田”,2024年夏糧產量較上年增長37.8%,今年糧食生產實現了量質雙升。

生態向美、產業向綠。在兵團各墾區,“綠水青山”正加快變為職工群眾看得見、得實惠的“金山銀山”。

促進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深度融合,兵團著力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發展布局,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1592萬畝,佔耕地保有量的71.7%﹔積極研發應用先進農機裝備,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5.7%﹔全面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水肥一體化實現全覆蓋……

踐行“兩山”理念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兵團農業提質增效步伐不斷加快,2024年棉花長度、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4項質量指標均為全國第一﹔今年小麥大面積連片單產創全國紀錄,夏糧單產482.9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倍,生態農業成為推動穩產增產、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一片林”豐富沙漠“果盤”

秋光漫染豐收卷,枝頭飄香採摘忙。9月末的一師十一團,棗園碩果累累,梨園清香四溢,來自疆內外的果品採購商匯聚在這裡,處處是採摘銷售果品的歡聲笑語。

“以前這裡刮的風都是黃黑色的,天地一片混沌,種的果樹光開花不坐果,掙不上錢。如今,這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團場,已經是綠浪翻滾、果樹滿園的好地方。”十一團七連職工龍輝說。

多年來,十一團干部職工群眾堅持不懈與風沙斗爭,開渠引水、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排鹽治鹼,種下紅棗、蘋果、香梨、西梅等林果,同時推進生態項目建設,種植四翅濱藜、梭梭樹、沙拐棗等樹種和植被,使沙漠邊緣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為了鞏固成果,十一團大力推進生態補水工程,自2019年起實施生態補水總量累計達1.88億立方米,確保林木長勢旺盛。截至目前,該團園林面積達23.5萬畝,林網化率達90%,森林覆蓋率由建團初期的5%提升至33.8%,綠洲向沙漠頑強推進了20公裡。

“相對濕潤的小氣候已逐漸形成,果樹越長越好,面積越來越大,我們種出的冬棗果型飽滿、又脆又甜。”龍輝說,十一團冬棗種植面積已達5000多畝,職工群眾穩定增收有了保障。

豐富沙漠“大果盤”,一師阿拉爾市推進林果業快速發展,以蓬勃之勢染綠大地。目前,該師市林果業種植面積達104萬畝,年產果品200萬噸,總產值達170億元。

一片林,蘊藏生態治理、產業升級的系統思維。

林海與沙海交融,綠色與金色共舞。兵團持續深入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大力建設特色林果基地,優化林果業區域布局,通過標准化、綠色化、優質化建設提升綜合管理與生產水平,促進單果重量、商品果比例不斷提高,推動特色林果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兵團還全力拓寬“兩山”理念轉化通道,通過林下經濟“幫富”、油料作物“聚富”、花卉苗木“添富”、園林康養“促富”,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職工富的新路。

“一條鏈”促進產業升級

連日來,在四師七十七團廣袤草場上,割草機隆隆駛過,卷起一捆捆飼草。不久后,這些飼草將出現在新疆創錦農牧業有限公司,成為10余萬頭肉牛的過冬食物。

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牛肉切割、腌制、包裝等工序井然有序進行,“新疆創錦”牛肉出山入海,跨越4000多公裡,“鮮”到了長三角。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新疆創錦農牧業有限公司已形成以良種牛繁育、肉牛養殖為主,集飼草料種植加工、牛肉和牛奶制品加工與銷售、有機肥生產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產業基地覆蓋伊犁河谷。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四師可克達拉市,如何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按下綠色低碳發展“快進鍵”,四師可克達拉市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加快建設,持續培育引進“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實施綠色農業產業化帶動工程,構建起從種子、糧食、林果等到“餐桌”、市場的全鏈條產銷模式。

強化科技賦能,四師可克達拉市與疆內外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推動春大豆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模式、農田智能化數字管理系統、“光伏+農業生態治理”模式等一批關鍵技術實現轉化應用,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步伐。

揚優勢、抓特色、創品牌,兵團鼓勵各師市、團場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快建立種植業、林果業與養殖業協同發展的循環型生態農業模式,促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目前,兵團擁有國家級、兵團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6家,89家企業的153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証。

爭當“兩山”理念的踐行者,兵團已建成4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其中,四師七十一團培育出“兵團綠農”“天香伊牌”等優質農產品品牌﹔九師一六一團以綠色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林草覆蓋率超過78%,旅游產業年產值超億元,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綠色經濟風生水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項項成果,有力印証了兵團踐行“兩山”理念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有力提高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生產力,讓綠色成為推動兵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蘭玲玲 趙優)

(責編:李欣洋、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