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姑娘盧卡來到了伊犁——
人民日報看新疆丨文化交融的音符流淌在伊犁街巷(邊城見聞)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9日 15 版)
![]() |
位於新疆伊犁的都拉塔口岸。蔡增樂攝(人民視覺) |
![]() |
中哈兩國畫家在伊犁聯合採風寫生。王小軍攝 |
![]() |
英國姑娘盧卡在那拉提景區留影。陳維維攝 |
![]() |
新源縣藝人在那拉提景區演奏傳統樂器。本報記者 宦 翔攝 |
![]() |
圖片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
![]() |
2025年“冰雪絲路杯”那拉提國際高山滑雪邀請賽現場。張文庭攝 |
![]() |
那拉提景區一角。張文庭攝 |
“他們說你嫁到了伊犁,是不是因為那裡有美麗的那拉提,還是那裡的杏花,才能釀出你要的甜蜜……”一曲深情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讓伊犁和那拉提聲名遠揚,遠方客人紛至沓來。其中,就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姑娘盧卡,她與男友——新疆伊犁新源縣小伙陳維維一起,在那拉提草原景區開了一家旅行社,並通過自媒體,向世界講述那拉提、伊犁和新疆故事。
那拉提位於新源縣境內,雪山、森林、草原、河谷交織,被譽為“空中草原”。相傳成吉思汗西征,帶領蒙古大軍趕往伊犁河谷集結,翻過山嶺,忽見雲開日出、艷陽高照,一馬平川的草原上繁花怒放、流水潺潺,頓覺心曠神怡,不禁大呼“納喇特,納喇特……”“納喇特”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后音譯為“那拉提”。
伊犁不僅有美麗的那拉提,這裡還有天山草原風光、聞名遐邇的八卦名城,以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東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誕生地“可克達拉”等景點。美麗的自然風景,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外“盧卡”們來到伊犁。
從格拉斯哥到那拉提——
“那一刻我便決定留下來,再也不想走了”
盧卡與陳維維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求學期間相識。畢業后,兩人游歷多國,一路走一路拍,在網絡上分享旅行見聞,成了一對小有名氣的旅行博主。2023年,兩人來到陳維維的家鄉新源縣。
“來新疆之前,我對這裡的印象隻有戈壁、沙漠。”盧卡說。踏上那拉提草原,連綿的雪山、無垠的草原,徹底顛覆了她的想象。她清晰記得第一次騎馬穿行草原、第一次走進哈薩克氈房的經歷,“我從未見過像那拉提這樣美的地方!那一刻我便決定留下來,再也不想走了。”
“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圍玉帶河縱橫”,這一民諺道出了那拉提的迷人。天山支脈阿吾拉勒山、那拉提山,在這裡與安迪爾山相連。三山聳立,積雪消融,匯成蜿蜒的鞏乃斯河。草原、雪山、鬆林相映成趣,那拉提草原草高花旺,碧茵似錦,迎接每一位客人。
“和維維一樣,我也把這裡當作自己的故鄉。”盧卡說。兩人決定在這裡創業。去年5月,他們的旅行社正式開業。盧卡的鏡頭也對准新疆。在她的短視頻賬號裡,“小老外”看新疆系列成了爆款。她時而是充滿好奇的游客,時而是大快朵頤的美食家,向海內外粉絲展示新疆的風土人情。他們拍攝的新疆相關視頻,在國內網絡平台總播放量超過2億,粉絲量近100萬。
視頻中,盧卡常將那拉提與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相比。“這裡和阿爾卑斯山一樣,都有雪山、森林和草原,非常漂亮。”盧卡說,“但這裡更遼闊,更有原始自然之美。開車幾個小時就能從河谷到高山,這種空間的轉換和景色的豐富程度,在其他地方是很難體驗到的。”
在一個視頻中,盧卡記錄了那拉提的一日。清晨,在鞏乃斯河谷的氤氳霧氣中漫步,感受春日般的清新﹔中午,驅車盤山而上,穿行於高大茂密的雪嶺雲杉林,仿佛置身盛夏的童話森林﹔傍晚,抵達海拔2400米的山頂,視野開闊,宛若高遠的秋日之境。“一天之內,我們仿佛穿越了不同的季節,”盧卡說,“這就是那拉提的魅力,它的廣袤和豐富,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從學習中文到旅游推介——
“讓更多人跟著老外看新疆、看中國”
在那拉提景區,一場哈薩克族傳統婚俗表演正在上演。伴隨著歡快的樂聲,“新娘”在女伴攙扶下,款款走向“婚房”——一座裝飾華麗的氈房。“婆婆”迎上前,將手中的糖果、包爾薩克(一種油炸面食)撒向人群,這被稱為“恰秀”,寓意甜蜜和祝福。
人群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姚楚興看得津津有味。“很精彩,這樣的表演讓我對這裡的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姚楚興說,“這是我第一次來新疆,也是一次‘文化之旅’。”
在這片開放遼闊的草原上,文化交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陳維維幫助下,盧卡已學習中文一年多。她的視頻中,常有她用中文與陳維維家人互動的場景。廚房裡,她跟“准婆婆”學做新疆美食,從揉面到拉條,學得有模有樣﹔除夕夜,她穿著紅色衣服,認真地學習拜年手勢,向長輩送上祝福。
盧卡和陳維維的旅行社,也成了文化交流平台。他們利用海外粉絲群,邀請不同國家的網紅博主來新疆採風。“我們會為他們設計小眾、深度的路線,”陳維維說,“比如,帶他們去森林裡採蘑菇,去哈薩克族牧民家做客、擠牛奶,體驗最原汁原味的游牧生活。”他們正計劃邀請來自白俄羅斯、荷蘭、美國等國的10余位網紅來新疆游玩,“讓更多人跟著老外看新疆、看中國”。
今年3月,“冰雪絲路杯”那拉提國際高山滑雪邀請賽在哈茵賽滑雪度假區舉行,中國、蒙古國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179名運動員參加。蒙古國選手特勒門·伊蘇在高山滑雪大回轉項目比賽中獲得三等獎。“我從蒙古國到那拉提用了三天時間。那拉提真的很美,來到這裡,我的疲憊感瞬間消失了。”她說。
依托“全季、全時、全齡、全域”的旅游格局,新源縣不斷擦亮“春賞花、夏避暑、秋採摘、冬嬉雪”四季旅游名片,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來新源縣採風的土耳其哈裡吉國際時事傳媒導演塞爾坎·科奇表示:“這裡的風土人情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那拉提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觀總是讓人拍不夠。”
從畫筆到歌聲——
“這裡的文化太迷人了,我想創作更多融合音樂”
不久前,“美美與共·和美伊犁”中哈知名畫家走進伊犁文化交流活動舉行。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畫家來到這裡,採風寫生,參加作品展、藝術沙龍等活動,進行跨國藝術對話。
“首次來新疆,在伊犁果子溝,我看到了絕美的風光。”哈薩克斯坦油畫家維克多利亞·崔說,她印象深刻的是,此行有機會與中國畫家並肩創作,交流學習中國山水畫創作技藝,“這種交流不僅讓我對繪畫藝術有了新的認識,也加深了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哈薩克斯坦同行在用色上比較鮮活,像極了伊犁的秋天﹔我們中式山水則留白含蓄,似晨光中的白石峰,兩者碰撞,有了新味道。”中國畫家晏明說,這些畫作,被譽為“中哈友誼的視覺日記”。
交流互鑒,不止於畫布上凝固的風景,還有舞台上的盛情。今年7月,在伊寧市六星街景區,第七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舉行,配套活動“讓我們舞起來”中外舞蹈嘉年華活動,點燃了夏日熱情。當伊犁州歌舞劇院演員跳起經典的《黑走馬》時,哈薩克斯坦舞者情不自禁加入其中。哈薩克斯坦“納茲”國家舞蹈劇院演員艾多斯·阿曼迪庫裡表示:“舞蹈節為我們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更讓大家感受到兩國人民的心心相通。”
文化交融的音符,流淌在伊犁的街巷裡。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六星街,由德國工程師設計,因從空中俯瞰呈正六邊形而得名。如今,這裡已成為伊寧集旅游觀光、文化展覽、特色餐廳、工藝加工等於一體的熱門景點,是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自治區歷史文化街區。
在六星街工人街的晚楓蝶咖啡館,來自古巴的駐唱歌手莉莉與樂團的墨西哥伙伴,用音樂架起溝通的橋梁。他們2024年來到這裡,“不僅因為伊犁湛藍的天空和熱烈的陽光,更因為這裡深厚而奔放的音樂”“這裡的民歌既豪邁又情感細膩,與拉丁音樂的熱情與深邃很像”。他們對新疆民歌進行適當改編,用中文和西班牙語演唱,迅速走紅,演唱視頻在平台上獲贊超百萬。“這裡的文化太迷人了,我想創作更多融合音樂。”莉莉說。
莉莉用歌聲講述她“留下來”的故事,盧卡用鏡頭記錄著她“離不開”的理由。她們的故事,是今日伊犁的縮影。這片土地的開放與包容,讓遠道而來的“異鄉客”找到了家的感覺,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一個個動人的相遇正在發生,一個個美美與共的故事傳播開來。
鏈接·新疆伊犁新源
新源縣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東部。新源意為“新開拓之原野也”,亦稱鞏乃斯。這裡旅游文化內涵豐富,首屆那拉提“杏花節”全國攝影展、新疆那拉提·紫金音樂節、伊犁州全民健身高山滑雪比賽等文體旅商活動豐富多彩。
那拉提旅游風景區成立於1999年,2011年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風景區內集草原、溝谷、森林於一體,植被覆蓋率高,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因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獨具特色,被譽為“天山綠島”“綠色家園”“五彩草原”。主要景點有天界台、游牧人家、塔吾薩尼(哈薩克語意為“美麗的山溝”)、天仙台、沃爾塔交塔觀景台、雪蓮谷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