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煥“新”之路丨新疆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已邁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穩定基礎更加牢固,發展動能更加強勁,人民生活更加富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為立體呈現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美麗新疆取得的“新”質效,人民網推出“煥‘新’之路”年度策劃報道,展示新疆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
“我們加快把自身資源、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轉變為發展優勢,天山南北一年一個新面貌……”
9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白皮書新聞發布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如是說道。
能源動脈點亮萬家燈火、西部糧倉夯實中國飯碗、“新疆是個好地方”唱響世界……地區生產總值從1955年的12.3億元到2024年突破2萬億元大關,新疆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70年來,新疆從百廢待興到百業興旺,聚焦“國家所需、新疆所能、群眾所盼”,具有新疆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集群效應全面顯現,為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注入澎湃動能。
更“新”
8月底,在第二屆低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簽下10億元訂單,其中海外訂單40余套,這是兵團企業首份海外無人機訂單。

總裝下線的鴻雁大型無人機。人民網 李欣洋攝
走進天域航通生產車間,國內最先進的脈動生產線運轉不停,正加緊趕制訂單。鴻雁(HY100)大型無人機目前廣泛應用於農林植保、物流運輸、應急搶險等各個領域。
“作為主力機型,鴻雁(HY100)已累計安全執飛超6300架次,飛行總裡程突破96.2萬公裡,具有應用場景廣、安全運行時間長的優勢。”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濤介紹說,今年該機型計劃生產20架,全部達產后年產能將達到150架。
大型無人機產業正成為新疆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打造新發展引擎的重要抓手。“未來,我們將依托石河子生產基地,持續創新、優化產品、拓展應用,為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李濤說道。
隨著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應用,一場由創新引發的綠色革命正在興起。
新疆油田採油二廠八區530井區CO2混相驅先導試驗站內,“捕碳者”將二氧化碳捕集液化,輸送至油區,注入油藏,大幅提高原油採收率,同時將二氧化碳封存於地下實現減排。

採油二廠八區530井區CO2混相驅先導試驗站。人民網 李欣洋攝
新疆油田開發公司CCUS項目經理部(重大試驗管理部)經理孫凱介紹,在一定條件下,注入的二氧化碳會進入超臨界狀態,成為“超級洗油劑”,密度接近液體,黏度卻像氣體,能夠增產10%左右,相當於再造一個200萬噸整裝大油田。
“目前,新疆油田日均注碳3800噸,今年計劃總量突破100萬噸。”孫凱信心滿滿。
隨著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算力結構進一步演化,對智能算力的需求與日俱增,新疆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搶佔賽道,“油城”克拉瑪依就是代表之一。
今年,克拉瑪依市全力推進新型計算中心建設,全疆首個智算中心在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區啟用、碳和水冷數據中心一期項目建成、絲路新雲綠色算力中心一期項目投運……
如今,這座曾經的“戈壁油城”華麗轉身,正向著“算力新城”前行。數字城市、智慧油田、低空經濟、視頻渲染等一大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逐漸鋪開,成為推動克拉瑪依轉型升級、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高地的重要動力。
從田間地頭到生活百態,從科研院所到生產一線,新質生產力正在新疆大地“生根發芽”。
更“綠”
沿著東天山,向戈壁深處進發,連片風機,綿延幾十公裡。
“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這裡真實的寫照。曾經的發展劣勢,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下,成為天然優勢。

一座座銀色鐵塔聳立山野荒漠,這條“光明絲路”跨越2260公裡,將新疆電送到重慶。人民網 李欣洋攝
7毫秒!來自新疆“沙戈荒”的電能,“跋涉”2260公裡,“閃送”山城。“迎峰度夏前夕,這條新疆電力外送‘大動脈’投入使用,快速緩解了重慶市夏季用電壓力。”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巴裡坤換流站黨支部書記高新龍說,截至9月9日,工程累計輸送電量超75.7億千瓦時。
“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全國第一、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全國第二”,憑借這一優勢,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已達1.34億千瓦,裝機佔比約60%,躍居網內第一大電源。
依托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與日趨完善的產業鏈條,新疆新能源產業形成了從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到綠電消納和外送的發展格局。截至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計外送電量超790億千瓦時。源源不斷的綠能從天山出發,涌向神州大地。
新疆作為全國四大煤炭主產區之一,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40.6%,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煤炭產量大幅增長,清潔高效利用一直是“主課題”。
在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兵能新材料公司4萬噸聚甲醛項目正全力推進投料試車與保運工作。
聚甲醛(POM),又稱縮醛樹脂,是一種綜合性能優良的熱塑性樹脂,力學性能優異,堪比金屬材料。而它的原料正是一塊不起眼的煤。

兵能新材料公司4萬噸聚甲醛項目園區。張莉攝
“我們致力於打造國內一流的聚甲醛高端新材料生產線,同時還承擔國家科研項目‘循環流化床富氧燃燒碳捕集技術及示范’,這項技術使鍋爐效率突破95%,氮氧化物原始排放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的國際領先水平,二氧化碳捕集濃度達88%以上,為煤化工清潔生產樹立新標杆。”兵能新材料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可偉說。
從一塊煤到聚甲醛,正是新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縮影。
截至今年6月,新疆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11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9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7家﹔累計創建自治區級綠色工廠194家、自治區級綠色工業園區15家、自治區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0家……
新時代以來,新疆全面推進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發展轉型,讓“綠色”成為新疆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更“優”
這個夏天,新疆瓜果如約而至。在新疆哈密瓜鮮果產業鏈平台種質研發中心,通過一季模擬三地環境,哈密瓜新品種上市大幅提速。
“除了測試新品種,平台還能為行業提供‘定制化’種植方案,改善品質、提高產能、增加效益。”新疆哈密瓜鮮果產業鏈平台種質研發中心負責人米鐵柱說。

成熟的哈密瓜。人民網 李欣洋攝
在哈密南湖,按平台建議調整水肥后,同一品種的哈密瓜糖度從18度飆升到22度,每畝多賺3000元。
除了新疆,該平台還布局了30多個實驗基地:在三亞針對熱帶氣候研發“冬春錯季”栽培法﹔在雲南怒江峽谷針對干熱河谷氣候研發“三層立體栽培法”……
從一粒種子到走向餐桌,該平台正重構中國哈密瓜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從千億級向三千億級躍遷,讓“哈密甜”走向世界。
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優”,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新疆加快構建體現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塔裡木油田西氣東輸管網。王成凱攝
西氣東輸是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也是新疆從“一域發展”向“全局添彩”的代表之一。目前,新疆天然氣輸送能力全國第一,這個優勢依然在不斷擴大。
9月9日,我國最大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外輸管道——准東煤制天然氣管道干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作為“礦圈頂流”,77個礦種儲量排全國前十,石油等10種排名第一,石油、天然氣預測地質儲量居全國首位……新疆張開懷抱、共享機遇,大力推動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柴探2井,工人們正在提、下鑽。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天山腳下,烏魯木齊市達坂城柴窩堡凹陷北緣油氣資源潛力評價項目正在加緊推進,位於三個山的柴探5井,鑽機正以每分鐘5至10厘米的速度在岩層中掘進。
“年初,烏魯木齊市達坂城一帶油氣會戰正式拉開序幕,我們的目標是支撐一個新的油氣資源接續基地建設。”烏魯木齊地質大隊油氣勘查院院長梁斌說,達坂城區域內預計提交可出讓區塊3至4個,天然氣地質儲量達2000億立方米。
糧食單產躍居全國第一、外貿總額三年連跨3個千億元台階、油氣產量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疆電外送”連續五年突破千億千瓦時……這份發展“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
錨定黨中央賦予的“五大戰略定位”,新疆立足油氣、煤炭、礦產、糧棉油等資源和產業在全國經濟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堅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新疆久久為功。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