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日報看新疆丨烏魯木齊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創新激發活力 開放助推發展(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本報記者 賀 勇 蔣雲龍
2025年09月19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9日 06 版)

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如今,一列列從新疆烏魯木齊始發的班列,見証著這座大陸腹地的城市走向開放前沿的決心與成效。

初秋時節,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作業場裡機車穿梭,一片繁忙。從這裡出發,一路向西,中國制造的產品2天抵達哈薩克斯坦、8天抵達俄羅斯、16天抵達荷蘭,已有9700余列中歐(中亞)班列由此駛出。

東聯西出,跨越山海。陸港區內,條條鐵軌縱橫交錯。新疆魯新豐馳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的貨物剛剛搭乘新疆“天山號”多式聯運品牌班列啟程,前往哈薩克斯坦。該公司業務主管井惟華說:“‘天山號’常態化開行以來,貨物發運時效大幅提升。”

陸上絲路日夜不息,空中絲路織線成網。今年4月17日,朝陽映紅博格達峰的皚皚白雪,也照亮了全新啟用的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T4航站樓。“擴容”后的天山機場客貨運航線達285條,與27個國家、40個城市通航,今年以來國際貨郵吞吐量增長446%,成為全球航空貨運出港增長最快的機場。

鐵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航空運輸,效率高、覆蓋廣。二者優勢如何兼得?今年4月,全國首趟鐵空聯運跨境班列“粵新快線”始發——70余噸貨物從廣東廣州經鐵路運輸至烏魯木齊,24小時內轉乘航空貨運包機直達歐洲,創造高效運輸紀錄。

截至目前,“粵新快線”已發運班列45列,貨運量達1.68萬噸。“鐵路+航空”的聯運創新,充分融合了烏魯木齊陸港與空港聯動發展的優勢,實現了鐵路與航空運輸資源的互補,搭建起“華南貨、新疆轉、亞歐達”鐵空聯運跨境物流的全新通道。

物流通道跑出加速度,開放平台帶來新活力。“我們積極整合國際陸港區、臨空經濟區、綜合保稅區等各類開放平台,設立管理服務機構,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功能,努力打造面向亞歐的開放引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樞紐,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展示窗口。”烏魯木齊市委副書記,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與臨空經濟區(以下簡稱“雙港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葛坦說。

烏魯木齊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既不臨江又不沿海。葛坦說:“以創新激發活力,以平台助力發展,才能持續推動對外開放不斷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

在距離天山機場不遠處,矗立著4個體積巨大的航油罐。執飛國際航線的飛機需加注保稅航油時,可通過管道從保稅倉直接加注。加注保稅航油,執飛國際航線的飛機每噸航油成本能降低13%左右。

“保稅航油落地一年來,加注量已突破10萬噸,為企業節約8500萬元。”雙港片區管委會空港服務局副局長鞠慧介紹,該業務落地后,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作用加速釋放。

不久前,一架格魯吉亞航空公司的飛機在烏魯木齊南航維修基地順利完成檢測、維修。在烏魯木齊,飛機保稅維修實現了“從無到有”並常態化開展業務。

“保稅維修業務流程短、耗時少、報關便利、綜合費用低,能為企業節省時間和成本。”雙港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子歡介紹,目前該維修基地已承接2家國外航司飛機保稅維修業務。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開拓創新、擔當作為。“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我們形成了多項制度創新成果,為新疆乃至全國對外開放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烏魯木齊市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任宏偉介紹,“很多成果都已經轉化為成熟商業模式,成為烏魯木齊開放的‘品牌項目’。”

全國首創“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模式,進口通行時間從2—3天縮短至16小時﹔開行全國首列中亞國際聯運商品汽車圖定班列,通關時間由原公路運輸的3天壓縮至3小時﹔全國首創國際運輸“軟篷施封”,降低物流成本20%……

萬商雲集,共享機遇。烏魯木齊不斷以更高水平的開放鏈接世界,海內外企業紛至沓來。絲路(新疆)航空機場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源自哈薩克斯坦的企業,負責人張懷杰說:“我們正在努力建設一條新疆航油供應中亞的新通道,並打造一條‘中國—哈薩克斯坦—歐洲’的航空貨物走廊。”

數據顯示,1—7月,新疆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新設企業4337家,同比增長20.9%﹔外貿進出口額達351.5億元,同比增長31.8%,為烏魯木齊市貢獻了58.4%的外貿進出口額。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