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興疆固邊注入青春動能

連日來,新疆工業學院、新疆理工職業大學、塔裡木理工學院三所新建高校校園裡,首屆新生陸續報到,來自各地的青年學子滿懷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夢想的追求,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青春篇章。
錨定在南疆環塔裡木經濟帶中的戰略地位,兵團黨委舉全兵團之力,推進三所高校建設。這三所高校在育人方面有哪些特色?如何確保學生成長為“愛國愛疆、擔當奉獻”的人才?連日來,記者深入三所高校實地探訪。
在塔裡木理工學院,以胡楊居、軍墾居等命名的宿舍樓,讓新入學的學子們眼前一亮﹔在新疆理工職業大學,以天山和昆侖命名的食堂,大氣有內涵﹔新疆工業學院校園裡造型獨特的昆侖眼和以“榴園”命名的宿舍,有機融入校園環境。
這些命名不僅賦予建筑文化內涵,更通過可視、可感的實物,潛移默化地增強師生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自覺肩負起傳承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的責任。正如新疆工業學院黨委書記孫桂香所言:“校園裡的每一處文化符號,都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
三所高校堅持“用胡楊精神育人 為興疆固邊服務”理念,通過謀劃實施思政育人工程,構建具有兵團文化特色的“大思政”格局,以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
“兵團人熱愛祖國的情懷,體現在‘黨叫干啥就干啥’的服從﹔無私奉獻的境界,體現在‘哪裡需要哪裡去’的擔當……”9月11日,在新疆理工職業大學“開學第一課”上,該校黨委書記石長青的精彩演講,點燃了現場青年學子的愛國熱情。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未來,我們必將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業績和榮光。”新疆理工職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朱宇欣說。
“校徽上的10棵胡楊,寓意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間的3條河分別是葉爾羌河、阿克蘇河、和田河……”9月9日,在塔裡木理工學院新生見面會上,校長王穎華從校徽的設計初衷講起,開啟了一堂意義非凡的“開學第一課”。“未來,我們還將深入挖掘具有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內涵的課程資源,不斷充實特色思政課程群,做好兵團紅色基因的傳承,不斷提升思政育人能力。”王穎華說。
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始終是兵團教育的靈魂。隨著三所高校的正式建成招生,兵團正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努力培養堪當維穩戍邊重任的時代新人,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徐敏 常丫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