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穿越千年的行浸式文旅盛宴

9月12日,暮色降臨,位於新疆和田縣巴格其鎮的約特干故城,燈光次第亮起,聲光電技術勾勒出古於闐建筑的輪廓。隨著《萬方樂奏有於闐》全域行浸式演藝開場音樂響起,游客們跟隨演員的腳步,在故城街巷中開啟“穿越之旅”——聲光電技術營造的沙海光影、身著古於闐服飾的人物互動、充滿絲路風情的劇情演繹,讓千年古於闐文明在夜色中“活”了。
如今,這場行浸式夜游已成為和田文旅的“金字招牌”,作為和田“旅游興和”戰略下的標杆景區,約特干故城自2023年4月營業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91萬人次,成為游客必打卡的“絲路文化地標”。
走進約特干故城,行浸式體驗貫穿游覽全程:在工坊街,游客能觸摸桑皮紙的紋理,感受艾德萊斯綢的絲滑﹔在民俗街,身著古於闐服飾的演員演繹著“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爺”的經典橋段,舞蹈演員安外爾·麥麥提艾力帶領團隊獻上的“噴火”表演,引發觀眾陣陣驚呼。“現在,每場演出游客爆滿,看著游客眼裡的笑意,就知道我們的表演有價值。”安外爾說。
行浸式體驗不僅停留在視覺與聽覺,更延伸到味覺、觸覺與文化感知中。“布然其之家”餐廳裡,店主玉蘇普·艾力正忙著給游客端上烤包子與抓飯。“他們吃著飯,會問和田的風土人情,我會跟他們聊故城的故事。”玉蘇普笑著說,兩年多來,他的餐廳生意一年比一年好,錢包鼓了,還結識了不少全國各地的朋友。
而在換裝館內,店主牟振杰設計制作的30多件體現古於闐文化的傳統服飾成了“爆款”,游客穿上服飾漫步故城,隨手一拍都是“穿越大片”。“游客在換裝時,會問服飾背后的歷史,這就是文化傳播的最好方式。”牟振杰說,故城的火爆讓店鋪從服務本地群眾,變成吸引全國游客,實現了文化與生意的雙贏。
更深層次的體驗,藏在非遺與研學的融合裡。在故城的“非遺集市”裡,新疆鐘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依爾夏提·依不拉音帶來的核桃木制品受到游客喜愛。“以前核桃木是當柴火燒的,現在成了寶貝,一噸能賣1200元。”依爾夏提介紹,他們通過行浸式體驗,既讓非遺“看得見、摸得著”,也讓更多人了解和田的傳統手藝。
記者了解到,約特干故城已累計接待15萬余人次學生研學團隊,孩子們在參觀玉石街、聆聽古於闐故事中,種下對絲路文化的好奇種子。
如今的約特干故城,已不僅是一個景區,更是一個讓游客深度融入和田文化的體驗平台。
從夜晚的行浸式演藝,到白天的非遺展示﹔從特色美食的味蕾享受,到傳統服飾的穿戴體驗,每一處細節都在拉近游客與古於闐文明的距離。正如和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米日古麗·買吐送所說:“我們要讓游客來到這裡,在體驗中感受和田的歷史與活力,讓約特干故城成為記住和田的一張文化名片。”(張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