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跨越三年的愛心接力

2025年09月15日09:4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8月29日,烏魯木齊市中科技工學校的操場上,16歲的哈薩克族少女美熱愛·阿汗站在軍訓隊伍裡,身姿挺拔。陽光下,她的眼神明亮而堅定,談及未來,這個曾對生活充滿迷茫的姑娘,如今滿是對“白衣天使”的憧憬。“等我學成了,要像江蘇淮安來的醫生那樣,幫病人解除痛苦。”她說。

這份篤定的夢想,源於一場跨越三年的愛心接力。江蘇淮安援疆醫療隊用真心點亮了這個困難家庭的希望。

時間回到2022年底,彼時,江蘇省淮安市第十批援疆醫療隊正深入烏蘇市石橋鄉康蘇瓦特隊開展義診,隊員們在臨時診療點為村民量血壓、查病情。“有個哈薩克族小姑娘家特別困難,爸爸得了食道癌,媽媽眼睛也快看不見了。”村干部的一句話,讓隊員們的心一下就揪緊了。

踩著積雪,隊員們深一腳淺一腳來到小姑娘家。母親哈則哈西·扎合帕爾在摸索著整理雜物,而本該是無憂無慮年紀的美熱愛,正熟練地給臥病在床的父親擦臉、喂水。這位家裡曾經的“頂梁柱”,因食道癌晚期身形枯槁,家庭重擔早早壓在了13歲的美熱愛肩上。

“孩子把家收拾得整整齊齊,課本上的筆記寫得工工整整,可一說起未來,眼神裡全是迷茫。”時任淮安援疆醫療隊領隊的谷彪至今記得初見美熱愛時的場景。醫療隊當即給美熱愛的父親做了細致檢查,留下常用藥品,還悄悄放了一些慰問金。沒過多久,美熱愛的父親還是因病情惡化撒手人寰。

“叔叔阿姨,我爸爸走的時候說,要是有好醫生能再救救他就好了……”葬禮后,美熱愛怯生生說出的這句話,成了淮安援疆醫療隊隊員放不下的牽挂。

從那天起,淮安援疆醫療隊隊員的身影便常常出現在這個家裡,春節前送來米面油和新衣服,開學時拎著裝滿文具的書包,每隔一段時間就來給美熱愛的母親檢查眼睛、送藥……“叔叔阿姨像遠方的親人,一來就拉著媽媽的手問她身體狀況,還跟我講淮安的故事、外面的世界。”美熱愛說。

2023年,援疆隊伍輪換。當江蘇省淮安市第十一批援疆醫療隊的14名隊員抵達兵團第七師胡楊河市時,谷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們講美熱愛的故事,把“愛的接力棒”鄭重交到第十一批援疆醫療隊領隊、兵團第七師醫院副院長胡國棟手中。

“這孩子不容易,咱們得把愛心接力下去。”谷彪的囑托,成了新一批援疆醫療隊隊員的共識。

今年夏天,美熱愛收到了烏魯木齊市中科技工學校護理專業的錄取通知書,但喜悅中又帶著新的憂慮,每年數千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

胡國棟得知后,第一時間召集隊員商量:“孩子想當護士,這是她的夢想,咱們絕不能讓她因為學費不夠而放棄。”大家一致表示要捐款,解決美熱愛的學費問題。

“丫頭你記住,只要你好好學,將來考大學,費用我們想辦法。就算我們走了,下一批援疆隊伍也會接著幫你。”看著美熱愛,胡國棟心疼地說。胡國棟的女兒也剛滿16歲,和美熱愛一樣,正為夢想努力。

“去牧區義診,最遠的要走幾百公裡,牧民們總說‘醫生來了,病就好了一半’。”胡國棟說,在那些偏遠角落,隊員們不僅治病,更用真心換真心,哈薩克族老人會把風干肉塞給隊員,孩子們會追著他們喊“江蘇叔叔”“淮安阿姨”,“援疆不只是送醫送藥,更是搭建民族團結的橋梁。”

從白衣執甲守護健康,到愛心接力托起夢想,淮安援疆醫療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兩地人民就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黑宏偉)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