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流動科學課”首次走進新疆

2025年09月13日10:0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一個微微發光的培養皿中顯現出斑斕的菌落圖案,講台下的學生們睜大了眼睛——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會發光的微生物”。9月11日,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三小學的教室裡,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的王紅梅教授正用一場生動的《神奇的微生物》課程,帶領孩子們踏入看不見的自然世界。

9月10日至12日,2025“流動科學課”首次走進新疆,並成功將第三站活動落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流動科學課”通過“送教上門”的形式不僅為偏遠地區學生送去優質科普內容,也是貫徹落實“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具體舉措,致力於將優質科普資源延伸至邊疆地區、鄉村學校,推動科普服務普惠發展。

該項目由中國科技館、教育部宣傳教育中心與抖音聯合發起,新疆科技館承辦,克州科協協辦,以“點亮青少年科學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主題,首次為新疆學生帶來沉浸式的科學體驗。

活動現場,磁懸浮演示、機器人互動、礦物標本展示等一系列科普展品吸引了學生們﹔實驗秀環節中,“空氣炮”“液氮蘑菇雲”等節目一次次引發驚呼與掌聲。

中國地質大學專家團隊還為克州學生帶來了《地球寶庫:從礦產資源到人類文明》《神奇的微生物》等課程,從地質構造、微生物世界等角度,融合新疆本地生態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

“同學們的熱情超出預期,他們眼中對科學的好奇與光亮,讓我們特別感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教授周建偉說。

中國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流動科學課”已落地四川省巴中市、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新疆克州。未來,“流動科學課”計劃圍繞新能源、人工智能、智慧農業等主題,持續走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通過持續加強基層科普宣傳陣地建設,不斷擴大“流動科學課”的品牌影響力,助力基層科學教育質量提升,推動學生共同追求科學夢想,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謝慧變)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