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巴州:主題展館裡的同心筑夢

2025年09月12日10:0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九月的庫爾勒,秋陽暖照。9月8日,“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大型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位於庫爾勒規劃展示館一樓的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館。2265平方米的展示空間,鋪展開一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族群眾同心共建的民族團結壯美畫卷。

展館內,老照片中荒涼的戈壁灘與現代產業園區的繁華隔空對話,非遺體驗區的剪紙在指尖綻放光彩。參觀者或駐足凝視展櫃裡的珍貴展品,或圍在講解員身旁聆聽共建故事,每一處場景都充滿感染力。

“展館的每一處設計,都是巴州各族群眾感恩奮進、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縮影。”巴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康紅介紹,展館緊扣時代主線、深挖巴州歷史文化底蘊,精心設置“共筑家園”“共同奮斗”“共創繁榮”“共鑄精神”四個篇章及尾語部分。展館通過翔實史料、珍貴實物和感人故事,生動串聯起自1954年巴州成立以來各族群眾的同心共進之路:從“共居”的朝夕相伴,到“共學”的同頻共振﹔從“共處”的相濡以沫,到“共樂”的歡聲笑語﹔最終在“共事”的並肩打拼中,抵達“共融”的同心之境。

在“共創繁榮”板塊的非遺體驗區,巴州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楊愛鳳正手把手教參觀者創作。“這些傳統技藝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以前主要靠口傳心授,傳承之路艱難。如今有了展館這樣的平台,不僅能讓更多人了解剪紙藝術,還能讓各族同胞在交流互動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楊愛鳳說。

“冀疆攜手 情滿天山”展區前,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代表荀軼娜的分享更添溫暖。看著展區內保定學院畢業生進疆任教的合影,她回憶起22年前初到且末縣的場景:“那時候學校條件遠不如現在,課堂上看著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睛,我心裡滿是‘被需要’的責任。”她頓了頓,語氣愈發堅定,“我知道,這裡的孩子需要老師,這裡的教育需要有人扎根。所以來的時候,我直接把戶口遷了過來——這不是一時的選擇,是要把家安在邊疆的決心。”

20多年來,荀軼娜與保定學院的支教伙伴,堅守“隻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的信念,在且末縣校園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最讓她動容的,是學生們畢業后的選擇:“很多孩子去外面見了世面、學了本領,最后回到這片最需要他們的土地,還跟我說‘老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句話是我聽過最溫暖的回饋。”

如今看著數百名學生考入高校,收到孩子們的感謝信,荀軼娜眼眶微濕:“所有辛苦都值了,也盼著更多年輕人接過接力棒,為這裡的教育事業出力。”

“從戈壁到綠洲,從傳統到現代,每處細節都讓我真切感受到巴州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情誼。”庫爾勒市民李女士參觀后動情地說。(張婷)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