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青春在帕米爾高原閃光

2025年08月29日10:4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8月25日清晨,距離中吉邊境線僅47公裡的新疆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迎來了新學期。校園裡,200余名柯爾克孜族學生穿著整潔的校服,用標准的國家通用語言向老師們問好。在這些孩子中間,11張新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新一批志願者,剛剛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開始了在祖國西陲的支教生活。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並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成為志願者們前行路上最大的動力。今年到來的11名新志願者,將與10名老志願者一同延續一場3年的青春接力。

謝依特小學的支教模式,從一開始就與別處不同。2022年8月前,這所學校因師資短缺、教學質量不高,成了當地教育系統的“老大難”。也是在這一年,當地決定:由21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組成“包校支教團隊”,全面承擔全校所有教學任務——從語文、數學到音樂、體育,從課堂教學到課后輔導,全由這群年輕人扛起來。

“當時不少人反對,說一群剛畢業的娃娃,還想教好娃娃?”謝依特小學黨支部書記金文斌回憶說,最初他也捏了一把汗,可看著志願者們抱著教案熬夜備課、相互試講磨課的樣子,又多了幾分期待。

如今再提起此事,金文斌總是笑著擺手:“還真讓他們教出了好娃娃。”謝依特小學綜合成績從阿圖什市63所小學倒數第二,一躍沖到了第13名。

志願者們常說,教育從來不是課堂裡的“獨角戲”,課堂外的功夫往往更重要。努爾比耶·熱合曼當初來支教時,父母一直反對,父親總在電話裡勸她:“志願者就是臨時工,不如回家考公務員安穩。”可當她見到因家庭變故封閉自我的古麗斯曼·買買提蘇雲時,毅然選擇留了下來。

努爾比耶每天放學后留古麗斯曼補課,用蘋果當獎勵。為了拉近距離,還自學柯爾克孜語,每天跟孩子說一句“你今天很棒”。期末考試后,古麗斯曼舉著卷子沖進辦公室,大聲喊:“老師,我第一次及格了。”

孩子們願意學,補基礎就順理成章。志願者王鵬飛注意到,六年級的阿斯坦別克·依維西每天最早進教室,卻總躲在角落裡抄作業,成績總是不理想,被提問就說“我學不來”。

王鵬飛沒有批評他,只是每天早到半小時,遞上熱馕:“今天先寫3道題,寫完咱們一起吃。”漸漸地,阿斯坦別克不再找借口偷懶。一次課間,王鵬飛隨口問“一個足球20元,5個教室各放2個,要花多少錢”,他低頭想了半天,小聲答“200元”。王鵬飛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你看,你很厲害啊。”后來,孩子主動問:“老師,我能考疆內初中班嗎?”

家長也隨著孩子們的變化在變化。志願者平李棋剛來時,有家長跟她說“孩子會放羊就行,讀不讀書沒關系”。平李棋沒反駁,只是挨家挨戶家訪,拿著學生的成績單跟家長算“進步賬”。有次單元測驗,班裡一個男孩比上次多考了20分,平李棋偷偷塞給他一塊巧克力。第二天,孩子跟她說“巧克力很甜”,家長聽說后,主動找到平李棋:“老師,麻煩你多盯著娃,我們也想讓他好好學。”

這份堅守從來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批又一批的青春接力。今年,又有11名新志願者加入支教隊伍。00后余奮濤曾在部隊服役兩年,畢業前聽學長王俊文講起在謝依特小學支教的故事,深受觸動,主動報名西部計劃,“學長說這裡的孩子眼裡有光,我也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如今的謝依特小學,孩子們聊起未來時,眼裡滿是憧憬。有人說想當老師,回來教弟弟妹妹﹔有人說想當護邊員,像爸爸一樣守護邊疆……志願者們總會蹲下來,跟他們說“好好學知識,不管做什麼,都能為祖國做事”。

如今,在志願者們的示范帶動下,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已有15所學校採用“包校支教”模式,396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正在邊疆教育一線接力奮斗。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用日復一日的堅守,在祖國最西端的教室裡書寫著不凡的人生篇章。正如他們自己所說:“我們可能改變不了太多,但只要能幫助一個孩子改變命運,那就值得。”(閆嘯天)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