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項目裡的幸福滋味

對口援疆,民生優先。
如今,天山南北正發生著令人振奮的變化,城鄉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一幅安定祥和、充滿活力的新時代發展圖景正徐徐展開。
在壯美的發展圖景中,少不了民生援疆濃墨重彩的一筆。8月11日至17日,“對口援疆 潮涌天山”主題採訪團記者深入天山南北,實地見証了各援疆省市秉持“民生優先”理念,堅持資金項目向民生領域、基層一線和重點地區傾斜,用實績書寫出溫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醫療“造血” 筑牢健康根基
“我的眼睛恢復得很好,報紙上的字都能看見。”8月17日,在皮山縣人民醫院復查的何希友說。何希友今年70歲,患白內障已有10年,受眼病困擾的他,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今年3月,安徽援疆醫生為他免費做了白內障手術。
在皮山縣,像何希友一樣受益於“皖疆光明行”項目的患者有207人。
醫療援疆,光靠“輸血”還不夠,重要的是“造血”。2017年,安徽省投入援疆資金2.14億元建成皮山縣人民醫院新院區,並配備先進醫療設備。為更好提升受援地診療水平,造福當地群眾,安徽省累計選派192名醫療專家開展幫扶,通過“院包科”“師帶徒”等方式,幫助當地醫院建強重點科室、培養醫療人才。
“除了‘皖疆光明行’項目,安徽省還投入援疆資金3000萬元實施‘皖疆關愛行’‘皖疆手足情’項目。‘皖疆關愛行’已為148人免費做了髖膝關節手術﹔‘皖疆手足情’為161名兒童矯正了手足畸形。”安徽援疆醫療專家、皮山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龔敬說。
作為對口援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援疆是增進受援地群眾福祉的民生工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新疆兵團阿拉爾醫院讓邊疆群眾有了堅實“醫”靠。
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是兵團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康復和應急為一體,近年來,各項醫療指標顯著提升,持續吸引南疆乃至全疆患者前來就醫。
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副指揮長楊虎介紹,2023年以來,台州市累計投入援疆資金1.53億元,選派醫療專家,通過“傳幫帶”培養當地人才,引進新技術151項,其中59項填補了南疆醫療技術空白,提升了當地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就業賦能 夯實發展基礎
“我來植物工廠工作快一年了,已經學會了十多種水培蔬菜種植技術,現在每個月收入4000元。”庫車市玉奇吾斯塘鄉甬庫同心村智慧農業植物工廠技術工人艾尼瓦爾·司馬義說。
智慧農業植物工廠是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建設的“共富工坊”項目。依托寧波一家農業技術公司的現代化設施等,一期項目2024年10月建成投用,包括葉菜和草莓植物工廠,從採收到入庫全程冷鏈,36小時就能讓蔬菜出現在4000多公裡外的杭州超市。這座投資過億的智慧工廠,還依托“政府搭台+企業運營+農戶參與”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目前,甬庫同心村有25名村民在智慧農業植物工廠從事育苗、數據記錄等工作,年增收超4萬元。”庫車市玉奇吾斯塘鄉黨委書記王濤介紹。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各援疆省市干部人才心中,這根弦時刻沒有放鬆。
以就業增收為目標,安徽省援疆指揮部引進新疆徽岳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皮山縣藏桂鄉打造瓜蔞全產業鏈,有效帶動當地就業。“總投資15億元,計劃種植瓜蔞10萬畝。目前已種植4.72萬畝,帶動2500余人長期穩定就業。三期項目達產后,將帶動1.1萬人實現穩定就業。”安徽省援疆干部、皮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新宇說。
藏桂鄉英吾斯塘村村民帕提古麗·圖如普在徽岳記工作兩年多,最初不知瓜蔞為何物,如今已熟練掌握瓜蔞種植技術。“我每個月工資3500元,前不久買了一輛小汽車,日子越過越紅火,心裡也越來越踏實。”帕提古麗說。
文化潤疆 共繪團結畫卷
在“月亮屋”讀繪本、在繪畫室畫畫、在舞蹈室跳街舞……這個暑假,洛浦縣文化館成了孩子們的藝術樂園。走進館內,歌聲清越、琴聲悠揚,隨處可見專注繪畫的小小身影和隨音樂自由舞動的蓬勃朝氣。
這座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投資3000余萬元打造的文化館,新增館舍近4000平方米,拓展了舞蹈排練室、音樂排練室、繪畫室等功能空間,並利用寒暑假開設舞蹈、繪畫、音樂等免費培訓班,每年惠及數百名孩子。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還建立了“首都名師赴和田”長效機制,定期邀請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院校專家學者,為洛浦縣文化館民間藝人演出團進行培訓。
“實實在在的援疆資金、人才和資源支持,讓我們自身素養得到了提升,民間藝人演出團獲得了2023年‘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交流展示大會健身操舞類全國一等獎、自治區健身操舞創編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洛浦縣文化館館長凱米拉·阿卜杜拉說。
各援疆省市以文化為紐帶,與天山南北各族兒女在一次次交往交流交融中,心越來越近、情越來越濃,文化滋養的團結之花在新疆大地上絢麗綻放。
在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龜茲小巷的“巾幗創業工坊”裡,努日古麗·買買提的艾德萊斯綢手工藝品店、馬小艷的“萬象非遺工坊”與王芳的奶茶店緊挨在一起。三個不同民族的創業者在朝夕相處中互幫互助,成為這條小巷裡交往交流交融、攜手發展的縮影。
“巾幗創業工坊”是在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支持下修繕而成的,是“寧波援疆·巾幗創業行動”的一項重要工程和示范點。
“以前在別的地方經營一家裁縫店,在寧波援疆的幫助下,我把店鋪搬到了龜茲小巷。小巷的人氣越來越高,店鋪的生意也比以前更紅火。”努日古麗說。(拍熱扎提·阿不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