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焦主線 天山南北共繪同心圓

2025年08月28日09:4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非遺工坊裡,繡娘們飛針走線,繡出幸福生活﹔社區百家宴上,居民們以美食、歌舞為紐帶,勾勒出一幅鄰裡相親的和諧畫卷﹔城鄉街巷間,孩子們嬉戲玩耍的身影隨處可見……各族人民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情誼真摯而深厚。

2023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自治區和兵團工作匯報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牢記總書記囑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新疆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疆實踐,引領推動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

聚焦主線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建成全疆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並網電力總裝機規模3486萬千瓦,新能源裝機佔比67.8%,穩居全疆首位……東天山腳下,哈密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現代化產業高地正在崛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抓實。無論是出台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考慮。

在新疆,確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地位,對於增強認同、凝聚人心,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新時代新征程,新疆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全過程,推動各項工作向主線聚焦、向主線發力。廣袤大地上,處處回蕩著同心筑夢的壯美旋律。

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錨定“五大戰略定位”,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全力構建具有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油氣產量當量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疆煤外運”量從4387萬噸躍升至1.4億噸,成為全國煤炭供應的戰略支點﹔“疆電外送”連續五年突破千億千瓦時,點亮全國22個省區市……一幅產業興、動能足、活力旺的新時代畫卷在新疆徐徐鋪展。

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屏障——

持續推動重點流域生態治理,河湖煥發生機﹔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3046公裡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合龍,沙漠邊緣筑起“綠色長城”﹔在柯柯牙綠化工程的生態支撐下,阿克蘇蘋果產業成為富民增收支柱產業……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蝶變正在天山南北蓬勃上演。

文旅融合,彰顯新疆奪目光彩——

從禾木村的靜謐祥和,到喀什古城的千年風韻﹔從天山天池的自然瑰麗,到麥蓋提縣刀郎畫鄉的民俗多彩……新疆豐富的文旅資源,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每一處風景都訴說著和諧共生的故事,每一張笑臉都閃耀著幸福的光芒。

民生為本,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全方位社會保障網絡越織越密,為各族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新疆各族群眾共享著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

巍巍天山,滔滔塔河,新疆大地處處激蕩著團結奮進的時代強音。從經濟騰飛到生態蝶變,從電商興農到綠色發展,從文旅融合到民生改善,新疆各族兒女同心同德、砥礪前行,奏響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強音。

潤心聚魂

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雖然已過去十多天,但18歲的伊力哈木·艾肯仍難掩激動。在2025“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中,他與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一級演員李紅艷結下師生緣。這位來自和田縣北京高級中學的少年,從小痴迷京劇,通過視頻自學,還省下生活費定制戲服,在校園晚會上以《穆桂英挂帥》選段驚艷全場。

“有了老師的專業指導,我離考進中央戲劇學院的夢想更近了。”伊力哈木眼裡閃著光。這場跨越地域的文化對話,正是文化潤疆深入人心的生動寫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新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深入開展文化潤疆,不斷夯實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吐魯番堅持以文鑄魂、以文賦能、以文興業、以文惠民,全方位推進文化潤疆先行區建設,廣泛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千年文脈煥發新活力。

“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我們時刻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探索出一條系統性保護、研究性闡釋、創新性利用的新路徑。”吐魯番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張勇說,“十四五”以來,吐魯番市投入1.88億元實施文物保護項目27個,文物景區游客量年均增長率超25%。

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文化認同始終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第七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以舞為媒,奏響文化交融的華美樂章。舞台上,十二木卡姆的深邃旋律穿越時空,鷹舞的雄渾姿態氣勢激昂,黑走馬的豪邁步伐震撼人心……這些瑰麗的藝術形式在交相輝映中,既彰顯出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又共同熔鑄於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譜系,成為促進心靈相通、強化文化認同的生動載體。

從城市到鄉村,新疆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成果不斷豐富,優質多元的文藝作品屢獲佳績、供給穩步提升,基層群眾性文化活動異彩紛呈。近兩年,新疆非遺館、西域都護府博物館等一個個文化新地標的創建,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

手足相親

交往交流交融情誼濃

天山雪鬆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二道橋街道固原巷社區,居住著14個民族的居民,其中少數民族居民佔92.6%以上。8月24日,社區合唱室裡傳出陣陣嘹亮的歌聲,“星光老年合唱團”正在排練歌曲《紅旗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我們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基層社區治理的強大動力,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核心,創新設立‘積分超市’‘凱麗說事點’,開辦國學課堂、京劇班等,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讓團結在活動中深化,讓共識在交流中凝聚。”固原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耀文說,社區居民經常自發組織百家宴、鄰裡節,其樂融融。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在庫爾勒市團結社區,各族居民親如一家,互幫互助的溫暖場景隨處可見﹔阿克蘇市王三街不少商鋪以“一家親”為名,結下攜手奮斗、共謀發展的深情厚誼﹔伊寧市六星街裡,不同民族的樂手圍坐一堂共同彈唱,旋律在風中交融……

“向心”還是“離心”,關鍵在教育。新疆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開展南疆與北疆、兵團與地方、疆內與疆外學校結對共建和中小學生“手拉手”聯誼活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走進校園……一系列舉措,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青少年心靈深處。

在共同發展中共享繁榮紅利,在共同守護中厚植家國情懷,在共同奮斗中邁向美好未來。當前,新疆正以更加有形、有感、有效的務實舉措,全方位、多層次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實踐注入不竭動力。(賈春霞)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