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黨建調研行︱阿迪·尕力:只要走得動,我還要去邊防連看看

楊睿 李欣洋
2025年08月27日11:1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人民網“黨建引領聚合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調研行走進新疆,深入了解民族地區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與鮮活案例,記錄群眾可知可感的新變化、新收獲。

“建軍節前,邊防連帶著藥品和物資來看望了父親,還做了一些常規的檢查。”新疆哈密市伊吾縣下馬崖鄉新絲路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阿卜杜外力·阿迪說,“盡管父親已經84歲了,逢年過節,都要去邊防連看看,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樣。”

阿卜杜外力的父親阿迪·尕力,是新絲路村的一名維吾爾族農民,長期投身軍民共建與民族團結事業,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

阿迪·尕力(左)與阿卜杜外力·阿迪(右)。人民網 李欣洋攝

與邊防連的交往還要回溯到50多年以前。1974年,在農機站工作的阿迪,一次在給農機加油時,不慎撞倒馬燈,引燃了旁邊的柴油桶,火苗一下就躥起來了。來不及反應,他抱起油桶就往外跑,跑到6米開外的空曠地才放下。

后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在現場扑滅火?阿迪說,農機站有20桶油,不遠處還有邊防連的倉庫,容不得有一點閃失,當時抱走油桶是他能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

倉庫保住了,阿迪全身燒傷的面積達80%。聞訊趕來的邊防連官兵立即將他送到縣城,在當地治療后,又及時協調上級部門將他送至新疆軍區總醫院救治。他在醫院治療5個多月,回家又調養了近兩年時間才痊愈。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邊防連給的。”阿迪說,“住院、調養那段時間,邊防官兵經常來照看家裡的老人孩子,地也是他們幫忙種的。”

從那以后,阿迪和邊防連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年輕時,他是村裡公認檢修機械的能人。家離邊防連有三公裡,只要連隊官兵需要,哪怕是寒冬的大半夜,他都會爬起來,跑到連隊幫助維修。

阿迪·尕力所獲部分榮譽。人民網 李欣洋攝

1986年元月的一天晚上,室外零下20多攝氏度,他接到電話,邊防連的車在路上壞了,便馬上開著拖拉機去救援。到現場發現,車的傳動軸掉了下來,二話沒說,便和戰士開始維修起來。

維修過程中,因為太冷,沒抱住傳動軸,砸到了阿迪的腿,當時也沒太注意,將車修好時夜已經很深了,阿迪回到家倒頭就睡。

第二天早上起來時,阿迪發現,腿痛得走不了路,到衛生所檢查時,褲子的線頭跟肉粘到一起,骨頭都露出來了……至今,腿上被砸傷的痕跡依舊清晰。

就這樣,互相來往相助,一走就是五十多年。逢年過節,阿迪一定要給連隊送隻自家喂養的羊過去,並堅決不要戰士們送來的錢。農忙時,戰士們也會扛起鐵锨去村裡,幫著他和鄉親們清理渠道,侍弄庄稼。

擼起阿迪的褲腿和衣袖,滿是傷痕。因為燒傷,每到夏天炎熱時,他的汗液很少,皮膚卻很燙。

隨著年歲的增長,阿迪感到自己為連隊做事已越來越力不從心,他特意召開了一個家庭會,給兒女們定下一條硬規矩:邊防連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無論多忙都要先辦邊防連的事,再辦自己的事。

在黨組織的關心和幫助下,2006年7月,阿迪光榮入黨。“我是一名黨員,深受黨恩福澤,在我有生之年,我會繼續報恩。”阿迪說。

此外,邊防連的黨員干部還與阿迪等黨員結成學習互助對子。當黨的重大惠民政策和創新理論出台后,邊防連會收集整理輔導資料,然后在阿迪的帶領下,走家串戶、深入田間地頭作宣講。這個宣傳員阿迪一做就是十多年。

這些年,阿迪獲得了“愛國擁軍模范”“情系國防好家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只要走得動,我還是要去邊防連看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阿迪說。

在組織的培養和父親的感染下,阿卜杜外力從一名黨員成長為村黨總支副書記,“黨的好政策讓下馬崖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邊防官兵時刻守護著邊境線,我們將繼續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為村民和邊防連官兵做實事。”

50多年來,換了一批又一批邊防官兵,但阿迪和他們的聯系始終密切,老兵離開時會帶著新兵“認家門”,他們的故事將一直被流傳下去。

在下馬崖,黨群同心、警民合力,愛國擁軍、守邊戍邊興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動人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