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請纓援疆 她在梨城種下“工科種子”
暑期,新疆科技學院援疆干部、化工與紡織工程學院院長胡雪敏仍忙碌不停,申報新專業、推進實驗室建設……每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如果順利,明年學院將新增石油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兩個專業。”胡雪敏眼中閃著光,語氣堅定而充滿干勁,“援疆讓我收獲了寶貴而豐富的經歷,是很有意義的一次人生選擇。”
如今,學院已擁有5個專業、1800名在校生、7755平方米實驗室和近百人的教師隊伍。一串串數字,印証著新疆科技學院化工與紡織工程學院發展的足跡。
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白。
2019年,新疆科技學院籌建化工與紡織工程學院,亟須專業師資支援。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輕化工程系教研室主任胡雪敏主動請纓,懷著對邊疆建設的滿腔熱忱來到庫爾勒市,扛起了籌建化工與紡織工程學院的重任。
初抵新疆,氣候干燥、飲食差異帶來了生活上的挑戰。剛剛轉設的新疆科技學院工科辦學經驗匱乏,一切從零起步。
從深入當地企業調研人才需求,到奔赴多地院校取經工科建設經驗﹔從反復修訂專業培養方案,到嚴格篩選和培養新教師﹔從精細教學運行管理,到親手繪制實驗室建設藍圖——胡雪敏始終親力親為,一絲不苟。
在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期,面臨著由舊教室改造帶來的水電通風條件無法滿足實驗要求的困境。“實驗室建設質量直接決定工科教育水平與產業創新能力。”胡雪敏心急如焚,資金不足,就一次次向相關部門爭取支持。人手短缺,就帶著年輕教師們做規劃、定方案、盯裝修。最終,實驗室如期完工,2020年,學院迎來了首屆新生,學生的實踐教學得到了保障。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2022年底,胡雪敏的3年援疆期將滿。然而,望著即將步入正軌的學院,想著並肩奮斗的同事,她深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可以做得更好。一番深思熟慮后,胡雪敏再次申請援疆,繼續堅守在這片土地上。
身為院長,胡雪敏深知隻有貼近學生,了解青年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做好育人工作。因此,在主持學院事務的同時,胡雪敏主動承擔了《纖維化學與物理》《打樣技能訓練》等課程教學,每天她總是提前一兩個小時到辦公室,忙到天黑才離開。
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胡雪敏更是傾注心血。學生思路不清,她就利用晚上時間陪他們理順邏輯﹔實驗遇阻,便一對一耐心指導,化解他們的焦慮。點點滴滴,學生也將胡雪敏的關愛銘記於心。畢業答辯后的一天下午,學生們手捧鮮花涌入她的辦公室,空氣裡洋溢著感恩、歡笑與祝福。
“准備課題項目的那段時間,胡老師有空就和我們在一起,帶著我們精讀前沿論文,逐篇剖析,提煉科學問題,反復錘煉立項書的邏輯鏈條與創新點。”2024屆畢業生閔浩洋說,在胡老師的指導下,他和同學申報的課題《靜電駐極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的制備》成功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而這個項目最初只是源於大家對空氣污染治理的一個模糊想法。
胡雪敏深知,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為加速年輕教師成長,她帶領大家深入企業一線調研實踐,指導他們如何有效融合教學與科研、對接專業與產業、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
在胡雪敏的帶領下,學院緊密依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五大優勢產業,科研工作不斷突破:團隊主持立項自治區科技廳重點研發任務專項《整經工序智能上落紗系統模型關鍵技術的開發及應用》《羅布麻紡織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示范》,撰寫專利2項,制定團體標准1項,發表論文近20篇。
“在科研中我們的能力同步得到了鍛煉,並將前沿案例轉化為課堂剖析素材,把新技術新方法融入教學內容,教學更接地氣,課堂活躍度也提高了。”新疆科技學院青年教師王麗莎說。
第十批省市優秀援疆干部人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優秀科技工作者、新疆科技學院最美教師……6年躬耕,胡雪敏把個人奮斗融入新疆工科教育事業,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教育報國,不在遠方,就在此刻腳下這片需要深耕的土地。在服務新疆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上,她與學院的故事,正翻向嶄新的一頁。(趙西婭 吳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