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喀什70年,何以“氣象萬千”?

2025年08月23日10:52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70年前,喀什地區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后,城鄉房屋破舊、道路塵土飛揚﹔如今,喀什地區高樓林立、公路鐵路航線四通八達、綠洲生態良好、內外貿易活力迸發、群眾生活水平年年提升,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8月21日,在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4場上,喀什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當地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的成就、亮點和經驗。

產業做大做強 外貿日新月異

70年前,喀什地區成立了第一個手工業小組,集中了13戶手工業者,從事簡單的農具等手工產品的制作。當時的喀什,工業經濟極為薄弱。如今,喀什地區有2270家工業企業,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47家,高新技術企業155家。2024年,喀什地區工業增加值達135.1億元,是1955年的2700多倍。

喀什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艾尼瓦爾·吐爾遜介紹,近年來,喀什地區著力發展壯大油氣生產加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綠色礦業及加工、先進制造和新材料等產業,推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讓更多群眾在全產業鏈上就業增收。2024年,喀什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6.88億元、增長6.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37元、14386元,分別增長5.9%和8.8%。

“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喀什地區充分發揮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積極打造向西開放橋頭堡,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喀什地區外貿進出口總值即將突破千億元大關。”艾尼瓦爾·吐爾遜說,喀什地區是聯接亞歐的黃金通道,近年來口岸基礎設施等加快完善,與周邊國家貿易往來更加緊密,“這幾年,我們接待了不少來喀什考察交流的外國政要和友人,他們都為新疆喀什的發展點贊。”

交通四通八達 城鄉面貌一新

70年前,喀什地區隻有塵土飛揚的馬路和一座簡陋的小機場。70年后,喀什地區公路總裡程3.62萬公裡,農村公路總裡程3.34萬公裡,鄉鎮通三級公路比例達81.1%,建制村通硬化公路、通客車率達100%。當年的土機場躍升為國際航空口岸,即將成為西北地區首個突破500萬人次的支線機場。

公路四通八達,暢通了經濟民生“雙循環”。喀什的新梅、甜瓜等高品質瓜果短時間內即可從田間直達北京、上海消費者的餐桌。冰川、雪山、湖泊、草原等絕美風光讓帕米爾高原“火”出了圈,盤龍古道成為游客向往的自駕游打卡勝地。

艾尼瓦爾·吐爾遜說,喀什地區已經建起了通達國內外的立體交通網。南疆鐵路、喀和鐵路、吐和高速貫穿南北、串聯東西,喀什徠寧國際機場等5個機場通達四海。當前,喀什地區不斷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點建設,全力推進G217線莎車至塔什庫爾干等公路項目進度,加快實施喀什、莎車機場改擴建,規劃實施南疆鐵路阿克蘇至喀什段電氣化改造,構建更加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綜合交通樞紐,讓喀什這顆“絲路明珠”更加璀璨。

70年來,喀什地區城鄉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0年前,喀什老城‘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居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2009年以來,在國家和自治區支持下,喀什地區推進喀什古城綜合治理改造項目,累計投入資金超70億元,4.9萬戶住宅‘一戶一設計’,危舊房變身春晚分會場、網紅打卡地,這是喀什城鄉建設的縮影和典范。”艾尼瓦爾·吐爾遜介紹,隨著易地搬遷、城市更新等工程的實施,喀什地區各族群眾的住房實現了從“土坯房”到“安全房”“舒心房”的跨越﹔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惠及65萬戶城鄉居民,“藍火苗”映紅了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

增進民生福祉 生態持續改善

民生冷暖,枝葉關情。喀什地委、行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們千方百計挖掘就業崗位,今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6.39萬人,脫貧戶實現‘戶戶有就業’,各族群眾日子過得有甜頭、有奔頭。”艾尼瓦爾·吐爾遜說,喀什地區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制定實施“十件民生實事”“惠企十條措施”,推行3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推進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心用情解決好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喀什地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落實好河湖長制、林長制。“今年,我們以增綠、擴邊為重點,高標准推進新疆‘三北’工程攻堅戰,完成造林綠化12.3萬畝,把喀什地區建設得更美麗更宜居。”艾尼瓦爾·吐爾遜說。(魏永貴 熱依達)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