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裡的光明照進阿克蘇

8月21日,在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當地醫生通過視頻與浙江省的眼科專家一同對患者進行診療。葉錫挺攝
8月21日,在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浙江援疆專家帶領本地醫生正在做斜視矯正手術。葉錫挺攝
援疆品牌:數智眼科
從啟動全國首家眼科遠程門診,到新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領域試點先行的“啟明行動”﹔從“白內障光明行”“中小學生近視防控”等健康普惠篩查,到數智眼科健共體建設探索,浙江省與阿克蘇地區雖相隔千山萬水,浙江省醫療援疆卻依托先進數字化醫療水平和眼科疾病診療經驗,全力推動受援地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把“浙”裡的光明照進阿克蘇。
受氣候干燥、紫外線照射強、風沙較大等因素影響,西部邊疆地區屬於眼病高發地區,且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為破解這個難題,浙江省在對口支援的阿克蘇地區構建同質化、一體化的大眼科診療服務體系:建成一個覆蓋鄉鎮的智慧篩查網絡,在縣市一級構建智能輔助的實時閱片、診療平台,在地市一級建成一個跨省域合作的遠程診療中心。通過這一體系,實現大病重病在地市解決、一般疾病在縣市解決、基礎性疾病和健康管理在鄉村解決。通過助力阿克蘇地區啟動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讓當地各族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高效、便捷的眼健康服務。
2024年10月起,浙江省援疆指揮部與阿克蘇地區合力推進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試點。在阿克蘇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統籌下,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當年牽頭完成7個智慧眼科診室建設,組建由援疆專家、當地醫生、疾控專家組成的專業篩查團隊,為1.6萬余名群眾開展常見眼病篩查。今年,阿克蘇地區計劃新增34個智慧眼科診室﹔2026年,全地區83個智慧眼科診室將全面鋪開,覆蓋轄區所有縣市,惠及各族群眾200余萬人。
數據多跑腿 群眾少跑路
近日,家住柯坪縣的海力且木·玉努斯大媽在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完成了左眼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和人工晶體植入術,術后左眼視力恢復到5.0。更讓她驚喜的是,頭天上午手術,第二天下午就能回家——僅用兩天時間便完成治療,這得益於阿克蘇地區開展的數智眼科健共體。
“健共體”是高水平城市健康服務共同體的簡稱。今年3月,阿克蘇地區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正式啟動,引入浙江“最多跑一次”經驗,構建省(援疆)、地、縣、鄉、村“五級”眼病診療服務體系,為眼科疾病診療打造一個可復制的經驗樣本。
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啟動后,醫療援疆力量較為集中的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牽頭全地區各縣市部分鄉鎮衛生院開展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試點。
海力且木在術前雙眼視物模糊,她先到家門口的柯坪縣玉爾其鄉衛生院治療。該衛生院是今年新建的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試點單位,建成的智慧眼科診室裡配備有人工智能眼病採集系統、全自動電腦驗光儀、人工智能眼病診斷系統等設備。
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報告顯示,海力且木雙眼患白內障、左眼視網膜脫離,建議到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同步收到診斷報告后,提前做好手術准備。這樣,患者從門診、檢查、住院、手術、出院,原本平均需要7天,現在兩天即可完成。
8月14日,浙江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領隊、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鄭悅亮說:“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患者的前期檢查、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術前准備等工作都能在入院前完成,患者隻需來醫院接受針對性治療。”目前,該醫院已牽頭完成30個智慧眼科診室試點建設,累計為6萬余名群眾開展常見眼病篩查與診療。
培訓到基層 人才有梯隊
今年,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衛生院的熱西坦木·米吉提多了一個身份——眼健康管理師。她每天在智慧眼科診室引導群眾檢查眼睛,普及基本眼病知識。像她這樣的眼健康管理師,阿克蘇地區已培養137名。
在浙江醫療援疆的助力下,已建成的30個智慧眼科診室擁有先進的診療模式和硬件設備,還需要人才支撐。
為了破解基層眼科人才缺失的問題,浙江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結合浙江醫改經驗,在受援地培養具備眼病篩查、基礎診療等服務能力的鄉鎮級眼健康管理師,形成穩定合理的眼健康服務管理專業人才梯隊。
怎麼培養?浙江醫療援疆啟動了“百人培訓計劃”。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的專家指導下,眼健康管理師已完成12學時的強化培訓,內容包括青光眼、白內障等常見眼病的初步識別,更重要的是熟練掌握AI篩查設備的操作。
眼健康管理師除了做好引導群眾檢查眼部情況、安撫患者緊張情緒等工作,還要第一時間解讀AI生成的初步檢查報告。目前,阿克蘇地區正加緊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計劃實現每個智慧眼科診室配備1—2名眼健康管理師。
此外,浙江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還通過“小組團”幫扶、“啟明行動”幫帶等方式,為受援地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眼科醫療人才。目前,已成立覆蓋阿克蘇地區所有縣市醫院眼科的專科聯盟,開展專科知識深化與技能提升、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培訓、協作與教學能力培養。
“這段時間,在援疆專家林仲的指導下,我平均每天要做三四台眼科三級手術,積累了很多經驗,下一步我打算嘗試做四級手術。”8月14日,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艾合麥提·麥麥提說。
激勵有機制 改革有動能
“付出有回報,我們這些眼健康管理師干勁十足。”8月15日,熱西坦木說。如今,她每月除工資外,還能拿到100元左右的眼健康管理師績效。
100元數額雖不大,卻是浙江援疆在助力阿克蘇地區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中,拴心留人、長效發展的一個縮影。為讓數智眼科項目做下去、做得好,並最終實現“自我造血”,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組織阿克蘇地區相關部門建立了合理的績效分配機制。
按照《阿克蘇地區數智眼科健共體白內障手術攻堅與利益共同體構建工作方案(試行)》,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已和溫宿縣、柯坪縣、拜城縣人民醫院簽訂績效分配協議,累計發放眼健康管理師績效18953元。
同時,阿克蘇地區也探索出合理的分級診療績效分配機制,涵蓋地區級醫院醫生手術、縣市級醫療機構轉診、探索篩查工作人員、閱片診斷工作人員。
“從浙江的醫改經驗來看,眼病診療的起點和終點都在家庭醫生。因此,調動村醫的積極性非常重要。眼科患者每篩查、確診一例,每完成一台手術,村醫都能拿到合理的績效。”鄭悅亮說,通過家庭醫生的干預,實現眼科疾病早篩查早治療,同時推動主動健康管理意識向基層延伸。
阿克蘇地區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廖飛表示,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為阿克蘇地區眼健康事業乃至整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帶來革命性變化。“未來,我們還將把成果經驗推廣到其他醫療領域,織就一張數字化醫療保障網絡,惠及更多群眾。”
記者手記
數智健共體的援疆啟示
西北邊疆地區是眼病高發地區,受距離大城市較遠、醫療資源相對短缺、眼病防治意識相對薄弱等因素影響,邊疆地區基層群眾“看眼病難、找專家難”一度成為民生痛點。為破解這個難題,浙江援疆數智眼科健共體給出了破局之策:構建起“省—地—縣—鄉—村”五級診療網絡,讓群眾便捷享受眼病篩查服務,也讓篩查出的患者及時得到治療。眼病治療技術跨越山海的傳遞與普惠基層的延伸,打破了邊疆群眾就醫診療的物理空間和技術壁壘。
浙江援疆助力阿克蘇地區啟動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為邊疆留下帶不走的眼科醫療隊。醫療援疆的核心任務是“授人以漁”,浙江援疆創新推出的“百人培訓計劃”,讓137名基層醫務人員成長為眼健康管理師。他們不僅熟練掌握AI設備操作,更能解讀初步診斷報告,成為群眾眼健康的“守門人”。在“小組團”幫扶機制下,阿克蘇地區本地眼科醫生的手術量顯著增長,這種“臨床帶教+技能強化”的培養模式,正構建起可持續的人才梯隊。
數智眼科健共體改革,還推動了醫療系統的制度創新。通過簽訂績效分配協議,建立涵蓋手術、轉診、篩查、診斷全鏈條的激勵機制,既調動了各級醫療機構的積極性,也讓項目具備了自我造血能力。這種“大病在地市、小病在縣市、健康在鄉村”的分級診療體系,正在重塑邊疆地區醫療服務格局。
從浙江的先進經驗到阿克蘇的生動實踐,數智眼科健共體不僅是一項醫療工程,更是民族團結的連心橋。當“浙”裡的光明照亮天山南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力量,更是制度創新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這種跨越山海的支援,為新時代援疆工作注入新的動能。(張治立、葉錫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