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水患”到“水利”——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馴服”葉爾羌河的故事

2025年08月09日11:38 | 來源:兵團日報
小字號

8月7日,“治水興水看新疆”主題採訪團一行來到喀什地區莎車縣霍什拉甫鄉與阿克陶縣庫斯拉甫鄉交匯處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站在巍峨的工程大壩壩頂俯瞰,庫區碧波萬頃,曾經“桀驁不馴”、水害頻發的葉爾羌河,如今已被牢牢掌控。

葉爾羌河是新疆歷史上洪澇災害最嚴重的河流之一,長期處於“無壩可擋、無水可蓄”的困境。距離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大壩僅8公裡的霍什拉甫鄉阿爾塔什村曾經飽受水患侵擾。“以前靠天吃飯!春冬季節缺水,庄稼難生長,小麥平均畝產隻有200多公斤。”該村村民瑪爾江古麗·圖爾蓀阿布都回憶道,但一到夏秋汛期,旱情就會轉為洪災。

“防洪是全村頭等大事,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費巨大卻收效甚微。”阿爾塔什村黨支部書記石德紅回憶道。

為了根治葉爾羌河水患,保障流域數百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可持續發展,2011年,被譽為“新疆三峽工程”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破土動工,開啟了“馴服”葉爾羌河的征程。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歷時10年,創下多項紀錄:最大壩高164.8米,總庫容22.49億立方米﹔成功矗立於高地震烈度區,攻克了高壩、高邊坡、深厚覆蓋層等世界級技術難題﹔工程創新採用“雙輪銑槽+泥漿護壁”等先進工藝,筑起深厚覆蓋層上全球最深的防滲牆之一。

然而,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的意義,遠不止這些數字,更在於它帶來的根本性轉變——從“被動防洪”到“主動調控”,從“水患”到“水利”。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將葉爾羌河下游防洪標准從不足2.5年一遇,一舉提升至50年一遇。”新疆新華葉爾羌河流域水利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新文介紹。

作為新疆重要糧食產區的葉爾羌河流域,農業用水瓶頸也得以徹底突破。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通過科學的水資源調蓄配置,下游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千萬畝以上,灌溉保証率提升至75%。

“現在春灌、冬灌用水都穩穩當當,糧食產量‘噌噌’往上漲!”瑪爾江古麗·圖爾蓀阿布都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此外,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也為周邊帶來巨大機遇。工程建設期間,累計吸納周邊勞動力1.2萬人次,培訓技術工人超過3000人。村民們跟隨施工隊不僅學到了技能,更開闊了眼界,變得自信而充滿干勁。

“我買了兩台挖掘機,跟著工程隊繼續干項目!”“現在一年能賺10多萬元!”……村民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隨著工程帶來的交通改善、水源保障,阿爾塔什村的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我們村的人均收入預計能達到2.5萬元。”石德紅自豪地說,村民們如今正如造福一方的葉爾羌河,奔涌向前,邁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張貝)

(責編:李欣洋、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