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雙向奔赴 發展同頻共振——“疆企·主席面對面”的協商之道

政協“搭台”、企業“出題”、政府“答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與自治區政協聯合打造的“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作為高規格政企溝通平台,以常態化深度協商打通政企對接“堵點”,歷經兩年多實踐探索,廣受好評。從首次48家企業、商會及協會參與,到如今550多家踴躍報名,參與規模與影響力持續擴大,已成為具有新疆特色的協商履職品牌。
企業家聲音直達決策層
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五次“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圍繞“培育和壯大企業健康發展,助力提升首府經濟綜合實力”主題,企業家們的建言切中要害,政企互動高效務實。
自治區政協委員、新奇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柯翱呼吁編制首府生物醫藥制造基地建設規劃,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園﹔自治區政協常委、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黨委書記王曼建議加快烏魯木齊門戶樞紐建設、發展臨空經濟產業……這些來自經濟發展一線的聲音,當場就得到了回應。
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安排有關部門單位,將企業合理化建議“應收盡收”,妥善解決企業訴求。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等逐一回應企業和委員的建議。烏魯木齊市委副書記、市長牙合甫·排都拉明確表示,將在“十五五”規劃編制中深入研究落實,充分吸納相關意見建議。
這次最新政企對話,生動詮釋了“疆企·主席面對面”這一平台的活力。
回溯平台起步,2022年12月,自治區政府與自治區政協首次聯合主辦“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48家在疆企業和商會協會代表與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圍坐一堂,圍繞“服務企業發展,提振企業信心,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主題暢所欲言。此次座談會打破傳統政企交流模式,讓企業家的聲音直達決策層,共收集到強化財稅金融扶持等9類28項意見建議。
高規格、廣覆蓋、深互動,這是政府與企業的雙向奔赴。
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每一次座談會,了解企業需求、傾聽市場聲音,對企業訴求能當場解決的當場拍板,需研究的限期答復,確保每個問題都有回音。參會企業中,既有行業知名企業,也有中小企業,都能表達發展訴求、爭取支持機會,共同參與自治區涉企政策制定。這一平台常態化搭建起政企交流“連心橋”,開通反饋問題、解決問題“直通車”,有效集聚各界智慧與力量,助力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
2024年10月,第四次“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圍繞“激發企業活力,促進南疆發展”主題召開,採用“1個主會場+9個分會場”形式,550余家企業的近千名企業家代表、各級政協委員參與其中,企業家代表與自治區政府領導、南疆五地州政府(行署)和兵團4個師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協商,圍繞南疆高質量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這次會議氛圍熱烈、交流充分,經梳理、匯總、歸納,形成6個方面75條需自治區層面協調解決的意見建議。這些意見建議得到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針對性制定193條落實措施,充分彰顯了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制度優勢。
承諾的事項都能夠落地
提出的建議能被重視,反映的問題有人解決,這是企業家的期望,也是“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始終堅守的原則。
首次座談會后,自治區政府迅速明確12個牽頭部門和21個相關部門的責任,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細化為77項措施,明確完成時限。這種“收集—梳理—分解—落實”的工作機制,在五次實踐中持續完善,成為成果轉化的“加速器”。
第三次“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聚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民營企業家代表提出的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等訴求,已轉化為80條具體措施,有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第四次座談會上,針對南疆發展的建議,大部分被自治區相關部門和地州市吸收採納,成為促進南疆經濟騰飛的實際舉措。
數據彰顯成效。五次座談會收到企業提出的36個方面400余條意見建議,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經深入研究,制定了716條針對性措施,目前90%以上得到落實。首次座談會企業反映的“審批流程繁瑣”問題,推動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深入實施最大程度函告審核、最快速度並聯審批、最優限度容缺受理,大幅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呼聲,助推新疆融資信用服務平台上線,幫助眾多企業獲得貸款支持。
為防止協商成果“懸空”,平台建立了跟蹤落實機制,明確各承辦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自治區政府跟蹤督促,定期向疆企代表反饋辦理進展,自治區政協將落實情況納入民主監督,讓企業切實看到工作進度與實際成效,有力保証協商成果擲地有聲。
“每次來參會,我們都帶著問題和建議,也總能帶著明確的回應和解決方向回去。”作為連續五次參會的資深代表,自治區政協常委、新疆每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凱深有感觸。這也是參會企業家共同的感受:說的話有人聽,提的問題有回音,承諾的事項能落地,讓大家更有底氣扎根新疆、安心發展。
將協商觸角延伸至基層
“疆企·主席面對面”這一平台的生命力,源於制度化建設的持續深化。
座談會召開前,自治區政府和自治區政協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中心工作,圍繞企業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精心選題,將協商議題納入政協年度協商計劃。會前深入基層、企業調研,廣泛收集意見,為座談會積累一手資料﹔會后跟蹤問效,強化協商成果轉化。經過兩年多實踐,已形成“選題—調研—協商—落實—反饋”閉環機制。
2022年出台的《“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工作規則》,對議題遴選、參會對象確定、協商成果跟蹤轉化等環節進行規范,以制度形式將這一特色履職品牌固定下來,為將政協協商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提供堅實保障。
從優化營商環境到促進南疆發展,從壯大民營經濟到提升首府經濟實力,每一次座談會都緊密貼合新疆發展需求。“疆企·主席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已成為建立健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制度、程序、機制的生動實踐。
如今,這一品牌的輻射效應不斷擴大: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市政協共同建立“企業·市長面對面”政企零距離溝通協商機制,2024年召開兩場協商座談會,推動50余個問題解決﹔“伊企·州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拓寬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政府與企業的對話渠道,將企業的“困難清單”變為“幸福清單”。各地紛紛建立本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與企業家面對面協商機制,將協商觸角延伸至基層。
“這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自治區政協常委、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高江淮表示,這一平台最珍貴的價值,在於讓企業家從“政策旁觀者”變為“決策參與者”,讓政策更貼合市場需求、更精准對接企業期盼。政府當好“護航員”,企業做好“建設者”,政企同心、雙向發力,共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貢獻力量。(張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