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果斯六代國門記錄向西開放步伐

第一代國門。圖片由新疆圖片庫提供
第六代國門。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周鵬攝
一排平房、一顆紅色五角星、幾個外國人正走出聯檢大廳,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方修江都會感慨:70多年的歷程中,變化的不僅是國門的樣式,還有不斷蓬勃發展的對外貿易和不斷擴大的開放步伐。
方修江和霍爾果斯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982年。當時,他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師62團工作,彼時的霍爾果斯還只是一個口岸,既沒有繁榮的商業貿易,也沒有寬闊的馬路和高樓大廈。1992年他調入霍爾果斯口岸管委會工作,退休前是霍爾果斯市副市長。近40年的工作中,他見証了這座城市從無到有、口岸經濟不斷發展的歷程。
上世紀六十年代,邊防部隊在霍爾果斯口岸用紅磚蓋了一排平房,主要發揮著聯檢大廳的作用。這排平房中間的門頭上是一個三角造型的尖頂,三角中間是一顆紅色五角星,這就是霍爾果斯口岸第一代國門。“雖然看著很簡陋,但卻彰顯著新中國向世界宣誓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決心。”方修江指著照片說。
198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霍爾果斯口岸正式恢復開放,成為中國恢復開放最早和西北邊境綜合運量最大的國家一類公路口岸。為了滿足當時貨物通關的需求,國門進行了第一次升級,第二代國門重新選址建設,並提升了貨物通關能力,每天出入境車輛都能讓霍爾果斯口岸狹窄的道路變得“車水馬龍”,各國人士從這裡進入中國,中國人也從這裡走向世界。
“霍爾果斯國門就是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從這裡不僅可以連接世界,更寫下了各國文化、經濟、對外貿易交流的新篇章。”方修江說。
往返於中國、哈薩克斯坦兩國之間的人流量越來越大了,第二代國門也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1990年,在第三代國門上,國旗、國徽第一次“亮相”。這些元素激發了大家無限的愛國之情,也轉化為建設美好家園的不竭動力。
1992年,國務院批准建立霍爾果斯口岸邊民互市市場,這裡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內陸邊民貿易市場。
2012年4月,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各級黨組織迅即行動,廣大黨員沖鋒在前,為開發區匯聚全球要素、實現跨越發展筑牢了根基。
2014年9月26日,年輕的霍爾果斯市成立,這片孕育著希望的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2023年11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成立,霍爾果斯片區迅速推出一批首創性、集成化改革舉措,著力打通堵點卡點,“紅色驛站”“黨員示范崗”的設立確保了國家戰略在國門一線高效落地生根。
……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和世界的連接越來越緊密,大到各類工程機械,小到服裝鞋帽百貨,一條寬闊的商貿大道從霍爾果斯第六代國門一路向西。
“國門的變遷不僅是國家實力的象征,更是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的見証!”方修江說。(宋衛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