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紅色場館熱潮涌

2025年07月20日09:2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排成長隊的游客、重溫入黨誓詞的黨員、研學參觀的學生……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新疆各紅色場館參觀熱度持續走高,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民族的參觀者,在此接受革命文化熏陶、接力傳承紅色精神。

7月9日,在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裡,小學生王一琛輕聲誦讀著林基路烈士寫給父親的家書。駐足的參觀者靜靜聆聽,仿佛看見了這位革命者在油燈下提筆書寫時的堅定神情。“保護革命文物,就是守護精神根脈。作為自治區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中的重要可移動文物,這封家書承載著沉甸甸的家國情懷。”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主任張海峰說。

“解放勛章”“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擺放勛章的展櫃,是很多參觀者長久駐足的地方。該紀念館主任古力米拉·帕提江介紹,這些勛章均由獲得者的家屬捐贈,每一枚勛章背后都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英雄故事。它們不只是榮譽的象征,更是歷史的見証。“銘記先烈不能隻仰望功績,更要傳承他們為國家統一、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矢志不渝的信念,以及在艱難困苦中永不言棄的韌性。”來紀念館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的新疆大學軟件學院學生張涵凝視著展櫃裡的勛章說。

在該館“戰地電台”展台前,新疆大學軟件學院2023級本科生第三黨支部的學生們認真聆聽著講解員講述這部電台的故事。“無法想象在零下30攝氏度的戈壁上,戰士們是怎樣用凍僵的手指發電報的”“原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背后是這樣的犧牲”……聽完講解,同學們訴說著對革命前輩的無限崇敬。展廳厚厚的留言簿上,有人寫下“要像西路軍那樣啃下科研硬骨頭”,有人寫下“在社區工作中,要帶著這份執著服務群眾”。

“倘其子不忠實抗戰,打倒日寇,即系不孝,如無該子,寧死不見子面。”在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裡,一份泛黃的新疆省政府呈文,記錄了貧民艾沙送子上前線時留下的誓言。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張浩哲說:“艾沙身上有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悟了什麼是‘家國一體,家國同心’。”

據悉,今年上半年,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總參觀人數6萬余人次、毛澤民故居紀念館總參觀人數3萬余人次、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總參觀人數3萬余人次。(王新紅)

(責編:李欣洋、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