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區亞爾鎮新城片區新城西門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村美民富人心齊
7月10日,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新城片區新城西門村彌漫著葡萄的甜香。紅石榴文化廣場上,鼓點激越,身著鮮艷艾德萊斯綢的村民舞步輕盈,他們在為即將到來的“幸福日”傾情排練﹔綠樹成蔭的鄉間道路上,三輪車滿載著剛離藤的葡萄送往“雲端”﹔電商直播基地內,打包快遞時撕拉膠帶的聲音此起彼伏,村民們麻利地將哈密瓜發往天南海北——這片被稱為火洲的土地,涌動著勃勃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新城西門村各族干部群眾將囑托化為行動,在葡萄藤蔓間奮力書寫鄉村振興答卷。
產業多元升級 筑牢致富根基
走進艾斯卡爾·買買提的葡萄園,藍寶石葡萄如瑪瑙綴滿枝頭。作為村委會主任和種植帶頭人,早些年他第一個把藍寶石葡萄引進村裡時,許多村民直搖頭:“無核白種了幾十年,換啥新品種?”
然而當葡萄以每公斤25元高價售罄,觀望的村民也紛紛加入葡萄品種改良隊伍。如今全村推廣新品種葡萄數百畝,傳統葡萄產業煥發新機。
新城西門村圍繞葡萄大做文章:推動架式改造、品種改良,更引入深加工企業與電商企業,串起完整產業鏈。2024年,落戶村裡的吐魯番絲路明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次擴建,新建5000平方米標准化廠房。“年加工8000噸干鮮果,賣到北京、上海的大商超,帶動80多位村民就業。”該公司董事長王永旭言語間透著自豪。
從地頭到雲端,新城西門村的“甜蜜產業”不僅富了本村人,更輻射帶動周邊鄉鎮,鋪就了一條融合生產、加工、銷售的致富通途。74家商鋪沿街鋪開,新落戶的酒店、餐飲店帶來新氣象,40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村集體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年年增長。”艾斯卡爾說。
家園精雕細琢 幸福觸手可及
在新城西門村的黨群服務中心,有間湖南援建的醫務室,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裡停留。
專家診室的門口挂著湖南援疆醫生坐診排班表。每隔幾天,湖南援疆醫生就會來到醫務室坐診。他們將送醫送藥、對口幫扶、高危人群篩查、隨訪服務等多項基層衛生工作串聯起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近年來,這裡飛線入地后,天空少了“蜘蛛網”,多了不時飛過的鴿群﹔供排水管網改造后,村民家的化糞池再不用人工清理﹔太陽能路燈亮起來,夜晚的巷道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
環境好了,村民的心氣更足了。村裡擴建道路時,12戶村民主動拆了院牆退地界,沒人要求補償﹔每天清晨,村民會准時出現在巷道,掃帚與簸箕的碰撞聲成了叫醒村庄的鬧鐘。如今,村裡已有12家民宿,不少民宿在院子裡搭起葡萄架,向上攀爬的葡萄藤,預示著村民蒸蒸日上的日子。
文旅融出新景 繪就發展藍圖
新城西門村,不僅產業興旺、家園美麗,更坐擁得天獨厚的文旅寶藏。它毗鄰沉澱歷史的老城街道和流淌智慧的坎兒井民俗園。如今,一個名為“大西門”的發展藍圖正在這裡徐徐展開——以新城西門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村協同起舞,奏響農文旅深度融合交響樂。
“我們在精心打造一個鄉村振興研學基地。”新城片區管委會主任克力比努爾·牙生描繪著未來。在這份藍圖裡,餐飲、民宿、特色手工藝、民俗體驗……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全面升級,要讓游客的腳步慢下來,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
當夕陽為村庄鍍上金邊,坎兒井的流水在渠中叮咚作響。紅石榴文化廣場上,銀發老者踏著手鼓的鼓點,舞姿洒脫﹔年輕姑娘架起手機,將吐魯番的甜蜜通過直播傳遞四方﹔孩童的追逐嬉笑聲在晚霞中回蕩……這便是今日新城西門村最尋常也最動人的日常畫卷。
“你看,鄉親們眼裡有光!”克力比努爾說,“我們一定要把新城西門村建設得更加美麗,讓鄉親們的日子像我們種的葡萄一樣甜!”(賀江 蘭生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