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永遠這樣紅

夏日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一半是美景,一半是感動:藍天與雪山相映生輝,河流與草甸相互依偎,國門前游客揮動五星紅旗熱淚盈眶,廣場上各民族共跳一支舞……一切都是那麼和諧美好。
滿城皆風景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地處帕米爾高原東麓,總面積2.5萬平方公裡,有塔吉克族、維吾爾族、漢族、柯爾克孜族等多個民族,其中塔吉克族佔80.9%。
七月盛夏,許多來塔什庫爾干的游客很好奇:這裡平均海拔超40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在這樣缺氧艱苦的條件下,何以滿城皆風景、處處是和諧?7月2日至4日,“邊關萬裡行——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採訪團成員帶著這些問題,深入當地大街小巷、牧場、電站、口岸等地進行深入採訪。
塔什庫爾干雖然缺氧,但人們的精氣神十足。在縣城最繁華的商業旅游廣場上,五湖四海的人們伴隨歡快的音樂,同跳一支舞,滿臉陶醉﹔在光伏電站,塔吉克族女工程師眉眼間透著自信與從容﹔牧場上,牧牛的大叔熱情邀請素昧平生的記者進屋喝奶茶。這座縣城留給記者的感受是:目之所及皆風景,所到之處全是陽光。
曾勤增,原本在廣東有份收入豐厚的工作,如今在盤龍古道從事航拍攝影。2022年,曾勤增辭職踏上旅途,當他環游大半個中國來到塔什庫爾干后,被這裡的美景深深吸引,留了下來。“塔什庫爾干海拔高、缺氧、冬季寒冷,不論種地還是干其他工作,難度都比平原大。然而,當地人憑借堅韌不拔的精神,將高原建設成美麗家園,讓人非常敬佩。”他說。
“高寒缺氧的環境,確實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副縣長阿曼古麗·約力瓦斯說,這些影響突出體現在基礎設施的超高投入與維護代價上。如中巴公路(G314線)塔什庫爾干段,年均維護費用是同等級平原公路的2.5倍以上。全年無霜期普遍不足120天,擠壓了農作物播種與收獲的時間窗口,優質飼草料供應不穩定,制約了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缺氧環境還導致工人體力下降和機械效能降低,直接影響項目的經濟可行性。
短板成著力點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塔什庫爾干如何突破短板發展?
“短板也是我們發展的著力點。”阿曼古麗說,塔什庫爾干坐擁帕米爾高原核心區,高寒純淨的環境孕育了不可復制的特色農牧產品,如帕米爾牦牛、雪菊、沙棘等,市場潛力巨大。純淨的空氣、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和濕地草原,是發展生態旅游、康養度假的天然資本。這裡也是塔吉克族世代居住的地方,鷹笛、鷹舞、石頭城遺址等文化遺產,以及多民族共居的和諧畫卷,構成世界級人文旅游資源。
近日,2025年國家金牌(優秀)導游走進喀什宣傳推廣活動舉辦。在塔什庫爾干,成都金牌導游王榮,這位走遍127個國家的旅行者被塔什庫爾干的魅力深深折服:“這裡的人們如陽光般燦爛美麗,活力滿滿,把地域特色、民族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塔什庫爾干不僅有美麗的風景、熱情的人們,作為中國的西大門,它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是“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紅其拉甫和卡拉蘇兩大國家一類口岸,是連接中亞、南亞的門戶,為發展口岸經濟、跨境物流和國際旅游提供核心支撐。
“我們結合縣域實際,嚴守生態紅線,發展冰雪探險、邊境風情、星空旅游等高端業態。”阿曼古麗說,“帕米爾風光”和“塔吉克風情”已成為金字招牌。還持續升級完善口岸基礎設施,推動通關便利化,發展進口加工、保稅物流和跨境電商,探索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讓口岸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樞紐。
此外,塔什庫爾干圍繞新發展理念,科技賦能高原農牧業,建設深加工產業鏈,科學開發風光資源,打造綠色能源基地,實實在在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
人人爭做“拉齊尼”
在提孜那甫鄉,記者來到拉齊尼軍警民聯合執勤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這是“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工作過的地方。工作站建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雪山,大門前矗立著拉齊尼的半身雕像,“人人爭做拉齊尼人人都是拉齊尼”的紅色標語,印刻在工作站的外牆上。
拉齊尼生前是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一家三代堅守雪域高原為國守邊。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奮不顧身救起一名不慎落入冰湖的兒童,生命定格在41歲。
艾迪爾丁·卡巴力成為護邊員已8年,曾與拉齊尼一起巡邊,他說:“拉齊尼是全體護邊員的榜樣,我們要像他那樣忠心愛國,護好祖國的邊境線。”
“我們這裡紅色資源十分豐富。”阿曼古麗介紹,塔什庫爾干依托拉齊尼一家三代忠誠護邊的感人故事,深入挖掘紅其拉甫海關艱苦奮斗精神,打造集文化傳承、研學和育人三大功能為一體的高原紅色教育基地。整合提孜那甫鄉守邊護邊愛國教育館、紅其拉甫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站史館等紅色教育資源,構建了“一元主導,多元融合”的文化型、融合型、體驗型黨性教育基地。
此外,塔什庫爾干持續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將拉齊尼等英雄事跡、紅其拉甫海關的艱苦奮斗故事等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從小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針對干部教育,設置紅色文化專題培訓課程,提高廣大干部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傳承能力,帶動各族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文藝演出、展覽等活動,吸引各族群眾參與其中,促進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情感交融。
阿曼古麗說,塔什庫爾干各族群眾團結奮斗,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難,共同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在塔什庫爾干,花兒永遠這樣紅。(王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