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實干書寫新篇章——江蘇援疆助推克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4年11月15日,江蘇援疆助力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一等獎。
2024年12月17日,克州人民醫院召開GCP平台建設工作推進會議。
2023年12月4日,克孜勒蘇融媒體中心800平方米演播大廳投入試運行。
在祖國版圖的西北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如同鑲嵌在帕米爾高原的明珠,而千裡之外的江蘇,正以“系統援疆、精准援疆、創新援疆”的理念,為這片邊疆沃土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自2010年新增對口支援克州以來,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克州在經濟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底,江蘇累計投入援疆資金近70億元,實施項目1080余個,選派援疆干部人才1139名,用實干與擔當書寫了東西部協作的時代答卷。
教育筑基 點亮未來之光
克州江蘇實驗中學(克州第二中學)的教學樓裡,一塊實時更新的電子屏記錄著震撼人心的蛻變:本科達線率2023年72.51%、2024年89.08%、2025年93.08%。這組數據的背后,是江蘇援疆“全鏈條教育提升工程”的系統實踐——從硬件改造到軟件植入,從教學改革到管理創新,實現邊疆教育質量的跨越式發展。
烏恰縣黑孜葦鄉小學藝術活動中心配備了江蘇捐贈的專業合唱設備和舞蹈訓練系統,使牧區孩子首次擁有了標准化藝術教室﹔阿合奇縣技工學校實訓基地引入無錫職業院校同款智能制造設備,讓農牧民子女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長三角地區同等水平的職業教育……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江蘇援克前方指揮部實施“教育強基”三年行動計劃,投入1.5億元完成阿圖什市教育設施標准化改造、烏恰縣實驗中學和實驗小學擴建等18個重點項目。
在宿遷援疆教師團副團長蔡光磊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厚厚的《蘇老師工作站成果匯編》。作為克州實驗小學援疆教師副領隊,他帶領團隊創新推出“五個一”教學法,這種“浸潤式”教學法使該校學生成績有了大幅提升。
來自宿遷的數學老師李京彩,用1年時間將所帶班級的數學平均成績提升到年級前列。江蘇援疆教師團秉持“高定位、精准性”理念,通過開展師徒結對、邀請作家進校園、邀請名師送教等活動,培養克州本地教師隊伍,為克州基礎教育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目前,克州共有5所江蘇“組團式”教育援疆學校,全部增挂“江蘇實驗學校”牌子,打造“江蘇特色、南疆一流”示范學校,輻射引領州內其他學校共同進步,帶動克州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近年來,江蘇援克前方指揮部助力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省多所職業院校建立“校包系”對口幫扶機制,投入援疆資金1.68億元,建成多個實訓基地。
“通過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輪驅動,江蘇援克前方指揮部為克州培育高素質人才,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克州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蘇援疆)譚海波表示,接下來,江蘇將進一步完善“組團式”教育援疆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措施,推動克州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援克前方指揮部與克州攜手同心,在文化領域多點發力,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文化潤疆新樂章。
在文化設施建設上,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集團)利用2100萬元援疆資金,建成南疆領先的克州融媒體中心800平方米演播大廳,填補當地大型演播設施空白﹔在文藝舞台上,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克州五家歌舞團,精心籌備的大型綜合性文藝演出驚艷亮相,用歌舞講述克州故事﹔在出版領域裡,江蘇教育出版社與克孜勒蘇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我愛克州》系列繪本,以生動筆觸呈現克州自然與人文魅力,成功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
江蘇省援疆干部、克州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朱磊表示,在江蘇援疆助力下,克州文化建設成果豐碩,現代文明氛圍濃厚,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克州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民生固本 守護幸福根基
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克州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克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病房裡,8歲的柯爾克孜族男孩買買提江·吐爾遜(化名)正進行康復訓練。2024年10月,他在“潤心計劃”支持下接受了先天性心臟病根治手術,主刀醫生是克州人民醫院的本地醫療專家卡德爾江·木沙。卡德爾江是江蘇援疆醫療隊“師帶徒”的一名典型代表。
“這類手術在過去需要轉診至烏魯木齊或者到疆外進行治療,現在克州本地就能完成。”江蘇省第十一批援疆醫療隊隊長、克州人民醫院院長季晶介紹,自2016年“潤心計劃”啟動以來,成功實施76期,江蘇援疆已投入1500萬元,為1480名患者實施手術,成功率100%,同時培養出克州首個心臟外科醫療團隊。該團隊可獨立完成包括主動脈夾層等重大疑難手術。
“潤心計劃”作為江蘇援疆的標志性項目之一,近年來,克州人民醫院專門成立了“潤心計劃”辦公室,擴展了符合標准的納入范圍、擴充了治療病種、擴大了受益群眾覆蓋面。目前,已在先心病救治基礎上逐步將眼科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急危重症納入救治范圍。未來,“潤心計劃”還將涵蓋更多符合標准的患者,潤澤克州百姓。
針對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江蘇援疆實施“關愛母親行動”“瓊花救助”“並蒂蓮行動”等專項工程。2024年,為克州200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蘇克母嬰健康工程”為克州孕婦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產前篩查率從2022年的51%提升至2024年的89%。“我們要讓邊疆群眾共享健康中國建設成果。”季晶說。
江蘇援疆還創新實施“首席專家+學科團隊”幫扶模式,從江蘇30家三甲醫院選派26名學科帶頭人擔任克州人民醫院首席專家,建成國家級三級卒中中心、國家級標准版胸痛中心以及自治區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
數據顯示,15年來,江蘇援疆醫療團隊接診群眾超過10萬人次,開展手術7500多台,搶救急危重症患者5500多人次,受援醫院平均轉診率由4.12%下降到2.98%。2024年克州人民醫院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從2022年的82%提升至96.7%,三、四級手術佔比從31%提升至58%。共引進新技術289項。
克州人民醫院依托江蘇“組團式”醫療援疆資源,向東借力,推動學科建設與科研能力向廣向深發展。建成蘇克轉化醫學中心,柯爾克孜民族醫藥獲批國家新聞出版署中醫藥知識挖掘與出版創新服務重點實驗室,GCP平台建設有序推進。克州人民醫院的“重大慢病協同防控體系推廣示范”課題獲得癌症、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獲批中央財政經費400萬元。
近年來,江蘇援疆醫療隊還通過“組團式”幫扶,幫助克州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合奇縣填補多項醫療技術空白,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專科品牌,培養本地醫療人才,為克州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發展賦能 激發內生動力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品牌是消費之基,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江蘇援疆圍繞產業、就業創業和鄉村振興,激發克州內生發展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克州江蘇產業園(阿合奇縣無錫園)的某車業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人正在組裝出口巴基斯坦的電動摩托車。2023年,這家由無錫援疆工作組引進的企業實現52輛電動車出口烏茲別克斯坦,改寫了克州外貿史﹔2024年出口量增至1400輛,產值突破800萬元。2025年江蘇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后,園區已形成“零部件生產—整車組裝—物流出口”的完整產業鏈,預計年產能達1萬輛,帶動當地300余人就業。
這種“江蘇總部+克州基地+中亞市場”的模式,正是江蘇推動產業援疆的創新實踐。克州江蘇產業園創新“稅收共享、利益共擔”機制,吸引江蘇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克州,利用當地區位優勢和國家邊貿政策,開拓市場。目前,克州江蘇產業園共入駐企業12家,其中6家來自江蘇,202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億元,外貿出口額佔克州總量的38%。
2024年,“圖新鮮”品牌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2000噸冷鏈倉儲中心,引入江蘇電商運營團隊,在抖音、微信等平台開設官方賬號,同步舉辦“蘇克無花果文化節”。數據顯示,該品牌全年銷售無花果2.9萬盒,帶動種植戶畝均增收3000元,還延伸開發出無花果干、果酒等深加工產品。“我們正在建設無花果全產業鏈示范園,讓克州特色農產品貼上‘江蘇智造’標簽。”阿圖什市委副書記、昆山援疆工作組組長李銘說。
未來,江蘇援疆將通過引進更多江蘇優勢產業項目,加強產業合作,推動克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克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江蘇援疆)李亮表示,將繼續支持“圖新鮮”消費援疆品牌建設,推動克州特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提升克州經濟活力。
從長江之濱到帕米爾高原,江蘇援疆工作始終秉持“邊疆所需、江蘇所能”原則,構建起“四大工程”的系統援疆格局。正如克州黨委副書記、江蘇援克前方指揮部總指揮蔣同進所言:“援疆不是簡單的資源輸送,而是要構建內生發展機制,讓克州擁有自我發展的‘造血功能’。”如今的克州,教育質量持續攀升、醫療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認同更加牢固、人才支撐日益堅實,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江蘇援疆將持續深化“組團式”援疆模式,推動產業合作向高端化、教育醫療向優質化、文化交流向深層次發展,與克州各族干部群眾攜手同心,書寫新時代對口支援的壯麗篇章,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貢獻江蘇智慧和力量。(文/朱磊 圖/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