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機關基層黨支部公開

在新疆日報報史館二樓,一幅長100厘米寬50厘米的報紙版面展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這幅展品刊登的稿件跨越75年時空,向大家講述著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
“過去從沒有的事情今天出現了。本報機關的共產黨支部、共產黨員要公開了﹔黨員、青年團員、工人、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多麼高興啊……”1950年3月18日,新疆日報社、新華社新疆分社、迪化(今烏魯木齊)人民廣播電台、新華書店新疆總分店等機關400余人,在新疆日報社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公開共產黨機關支部及4位新黨員入黨宣誓大會。
到會的400多人中,有排字工人、打版工人、送報工人、汽車司機、報務員、譯電員、編輯、記者等。大家被新黨員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志深深感動,一個接一個沖上台講話,發表自己內心感言。“共產黨實實在在是我們工人階級的黨,我們今天也解放了,翻身了。”“我總要作一個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的兒子,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即使永遠不能入黨,我也要永遠永遠跟著共產黨,至死也不能離開她片刻!”……
這篇題為《在毛澤東旗幟下前進!——本社公開黨的大會特寫》稿件刊發在1950年3月21日《新疆日報》二版,見証了新疆黨的基層組織機構向社會公開的歷史時刻,從中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黨對各族群眾的充分信任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自信。
抗日戰爭時期,一批忠誠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為各族人民做了大量好事,為把新疆建成抗戰大后方作出了巨大貢獻,以具體行動樹立了黨的形象,擴大了黨的影響,並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播下共產主義的種子。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11月8日,在迪化各族各界舉行的歡迎大會上,王震向全疆各族人民宣布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正式成立,並開始工作。
“新疆分局的成立,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新疆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嶄新時代。”新疆黨史研究專家劉向暉說。
新疆分局成立后,自上而下黨的組織建設工作迅速展開,積極在各民族中發展黨員、建立基層組織,要求各級黨的機關和所有黨員一律公開。
1949年12月,新疆分局發展了包括賽福鼎·艾則孜等15人在內的第一批共產黨員。隨后,一批批在革命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分子陸續被吸收到黨組織。到1950年10月,全疆3個區黨委和10個地委、1個市委都建立起來﹔截至1952年底,全疆81個縣(市)都建立了縣(市)委。
新疆日報社機關黨組織作為第一批向社會公開的機關基層黨支部,宣布了各支委、小組長、黨員的名單。隨后,各個機關的支部陸續公布。“各級成立的黨組織紛紛亮相,在新的革命形勢下很有意義。”劉向暉說,這樣能夠充分展示黨的形象,更廣泛地密切聯系廣大群眾,使全體黨員、黨的基層組織置於群眾直接監督之下,改善與加強黨與群眾的關系,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勝利完成新的革命任務。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疆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發展步伐從未停歇。
1955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后,全疆黨員隊伍建設更加注重質量和結構,教育、文化、藝術、衛生等領域知識分子黨員發展迅速,農村、牧區、機關、學校、廠礦企業和城鎮街道中都有了黨員和黨的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全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緊盯黨的力量薄弱點、空白點,注重在南疆四地州、農牧區、高校、企業生產一線、反恐維穩斗爭一線等發展黨員。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戰場、疫情防控第一線、反恐維穩斗爭最前沿,哪裡有急難險重任務,哪裡就有組織的力量和黨員的擔當。
為救落入冰窟的兒童英勇犧牲的拉齊尼·巴依卡﹔把一生獻給綿羊育種事業的劉守仁﹔致力於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庫爾班·尼亞孜﹔為了群眾喝上“甜水”的劉虎……這些黨員中的模范代表,點亮了新疆發展坐標,讓各族群眾看到,黨員始終是治疆穩疆興疆的中堅力量。
為讓村民過上紅紅火火的日子,洛浦縣杭桂鎮皮涼艾日克村黨支部團結帶領黨員群眾,積極發展符合村情的特色產業﹔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勝利路街道長征社區黨委打破傳統社區黨建模式,走出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長征路”,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如今,基層黨組織像吸鐵石一樣把各族群眾緊密團結在一起。
黨旗迎風高高飄揚,中國共產黨帶領新疆各族人民披荊斬棘一路走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黨在新疆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
風帆正勁黨旗紅。踏上新的歷史征程,新疆廣大黨員干部在黨旗引領下,永葆初心,接續奮斗,書寫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張雲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