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繞金山 笑顏映新途

6月30日,阿禾公路正式通車,迎來首批自駕游客。藏哈爾·金額斯別克攝
6月30日,備受矚目的G681線阿勒泰至禾木喀納斯公路(以下簡稱“阿禾公路”)正式通車,“阿勒泰市—禾木村—布爾津縣—阿勒泰市”旅游交通大環線形成,將構筑阿勒泰地區旅游新格局。
這條連接阿勒泰市與禾木村、全長209.45公裡的三級公路,像一條玉帶纏繞在阿爾泰山的溝壑間,使兩地駕車通行時間縮短一半,更以驚人的溢出效應讓笑顏不斷綻放。
牧民出山半日還
沿阿禾公路翻過一座座山,行駛不到1個半小時,就到了阿勒泰市巴裡巴蓋鄉薩爾喀仁村,若在以前,這趟行程得1天。
“不說20年前,10年前,去一趟市裡至少得1天。”55歲的加那提·巴圖說。
薩爾喀仁村有190多戶牧民,村子距離阿勒泰市不過60多公裡。但要去市區,隻有一條牧道,牧民順著牧道得翻過一座座山、蹚過一條條河。
夏季,洪水泛濫,如果遇到河流“發脾氣”,沖毀了小道,牧民有家難回。冬季時,大雪封山,無法進出。“有些老人一輩子都沒有去過阿勒泰市。”加那提回憶道。
2019年,當地依托林區道路建設項目打通“卡脖子”路段,2020年阿禾公路實現貫通。2021年又對全線進行改造,實現四級標准砂礫路暢通。盡管是砂礫路,牧民進出至少有了一條像樣的路。
2022年9月,阿禾公路按照三級公路標准開工建設。聽到這個消息后,加那提激動地在氈房裡跳了起來。
阿禾公路通車后,加那提開車跑了一趟,看著公路兩旁熟悉的山水,他高興地給兒子打電話:“交通方便了,以后你想去哪都行。”
一條公路,打破了牧民的閉塞生活。越來越發達的綜合交通網絡,正在改變著山裡人的生活。
目前,阿勒泰地區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一級)公路,有3個機場、4個火車站,開行了“中國雪都·阿勒泰號”旅游列車,航線不斷加密,與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
車輪滾滾百業旺
打通一條路,激活一片山,富裕一方人。
26歲的薩爾喀仁村村民哈布勒·豪肯是個聰明的小伙子,這些年阿勒泰旅游業日益火爆,他做起了租車生意。
阿禾公路試通車后,看到游客不斷增多,他又利用自家的5座氈房開起牧家樂。游客們能在氈房裡品嘗當地美食,晚上還能數星星。
阿禾公路正式通車后,手機裡不斷彈出相關新聞,哈布勒很高興:“現在平均每天收入2000元,以后游客會更多,生意肯定會更好。”
在阿禾公路烏希裡克觀景台,新疆派語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玉春在咖啡車前忙著為游客制作咖啡,這個剛開業不到一周的咖啡點,成為游客休憩的新地方。
看好阿禾公路的溢出效應,薛玉春駕著咖啡車就“沖”了過來,在觀景台賣咖啡、冰淇淋、烤腸等,“單日最高營業額1000多元,阿禾公路巨大的車流量,讓我對未來的發展非常有信心。”
布爾津縣禾木喀納斯蒙古族鄉禾木村村民歐東華,是位蒙古族姑娘,隨著游客日益增多,她將自家木屋改造成民宿,保留原始結構和風格的同時,增添了家具家電,現在客人不斷。
旅游經濟的溢出效應沿著公路持續擴散。
從試通車至今,阿禾公路已通行車輛超4.9萬輛次、吸引游客16萬人次。
龐大的客流為阿勒泰地區帶來可觀經濟效益。阿勒泰地區酒店入住率由去年的33.3%增長至今年的45.09%,創歷史新高。
錦江酒店(中國區)阿勒泰片區經理楊志凱介紹,2023年以來,酒店營業額逐年增加,“阿禾公路正式通車了,今年的業績會更好。”
千裡畫廊牧歌響
阿禾公路通車當天,來自上海的陳悅舉著相機,邊走邊拍下沿途的美景,“不虛此行,明年我准備帶朋友再走一趟。”
阿禾公路將小東溝森林公園、烏希裡克濕地公園、通巴原始森林、伊列克石林、托勒海特等景點串聯,形成“阿勒泰市—禾木村—布爾津縣—阿勒泰市”旅游交通大環線。游客沿途可以欣賞到峽谷、草原、石林等多種風光。
阿勒泰地區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李建國介紹,阿禾公路是大喀納斯旅游景區的重要環線公路,是阿勒泰千裡高品質旅游畫廊的重要組成路段,項目建成后,喀納斯大環線就此打通,破解了阿勒泰市“口袋底”現狀,極大提升了公路交通服務旅游業發展的能力。
阿禾公路配套設施也在加快建設,沿途已建成觀景停車區31處、臨時衛生間25處。“沿線的服務驛站、加油設施等正在完善,商業業態日益豐富,游客一路走來會有較好的體驗。”阿勒泰交通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鋒說。
阿禾公路的溢出效應還在向更廣闊的空間輻射。
阿勒泰地區將突出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按照“串珠成片、連片成帶、帶城聯動、全域融合、轉型升級”思路,打造交旅融合“千裡畫廊”,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充分發揮公路輻射帶動效應。
G216線紅山嘴口岸至阿勒泰公路、G217線阿勒泰至布爾津公路、G331線青河至富蘊至阿勒泰公路也於當日通車。
“阿勒泰多條公路的建成通車,對實現阿勒泰旅游‘快進慢游’意義重大,能讓阿勒泰的美景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史志強說。(逯風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