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聽,古城巴扎轉角處夢想花開的聲音

2025年06月26日10:5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清晨,喀什古城前已擠滿翹首以盼的游客。在熱鬧的開城儀式后,隨著古銅色的大門徐徐打開,繁華喀什的古與今一覽無余……

6月22日,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世界漢學家看中國·新疆行”活動在喀什市拉開帷幕。來自俄羅斯、美國、法國等13個國家的14位榮獲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的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獲獎人,在接下來的幾天,赴喀什、伊犁、烏魯木齊等地參觀訪問,與中國新疆文化界、出版界人士深度交流,親身感受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博大精深。同時,該活動以出版物和文化產品為媒介,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世界讀者打開感知中華文化的窗口。

活動首日,漢學家們沉浸式體驗了喀什古城白天的市井繁華和夜晚的光影交錯,深切感受到當地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完美交融。

步入喀什古城的土陶巴扎,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芬芳,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阿熱甫江·阿布都熱依端坐於旋轉的陶輪前,雙手輕撫陶泥,在飛速旋轉間,陶泥如被賦予了生命。來自伊朗、土耳其、緬甸、北馬其頓等國的漢學家們也興致勃勃地嘗試,他們的作品雖略顯笨拙,卻難掩參與體驗的欣喜。“每天都有很多國內外游客到我這裡體驗、購買土陶,我的生活忙碌又充實。”阿熱甫江說。

鐵器巴扎裡,鐵錘敲擊熾熱鐵坯的叮當聲此起彼伏,迸濺的火星似夜空中閃爍的繁星﹔花帽巴扎內,攤位上擺滿了繡著石榴紋、巴旦木紋的精美花帽,宛如絢麗花海﹔藥茶巴扎中,銅壺熱氣氤氳,藏紅花、丁香等香料在沸水中翻滾,店主熱情的吆喝聲與醇厚的茶香交織。漢學家們在此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在有效保護中的傳承發展。

在喀什市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一幅幅照片、一個個場景再現了喀什古城改造中的重要時刻,記載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為老城改造付出的心血和智慧,再現了這盛世壯舉為百姓帶來的福祉,漢學家們對喀什古城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當看到喀什老城綜合治理過程中,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採用“一戶一設計”“自拆統建結構主體”等方式,恢復了老城原有形態、建筑風貌、民俗文化和人文風情時,曾在北京上大學時就來過喀什、2015年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匈牙利翻譯家宗博莉·克拉拉感慨地說:“與過去相比,這裡的變化太大了!這裡的建筑都進行了保護性重建,喀什古城的外觀確實有了一些變化,但城市的核心底蘊依然沒變,這裡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非常幸福,整個城市的氛圍舒適宜人。”

沿著蜿蜒的巷道前行,修舊如舊的建筑風貌與充滿現代氣息的咖啡屋、文創店鋪等相映成趣。古城內網紅旅游家訪點“古麗的家”敞開雕花木門,熱情好客的女主人沙拉麥提古麗·卡日笑容滿面,遞上剛出爐的香脆大馕迎接客人到來。“這是我開的第3家店,這幾年隨著喀什古城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每天都會接待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游客們可以在家訪點品美食、賞歌舞、感受當地民俗文化。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還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家鄉的獨特魅力,我覺得開辦家訪點非常有意義。”沙拉麥提古麗說。

在喀什古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百姓故事,讓漢學家們看到了各族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奔赴美好未來。“喀什古城是個神奇的地方,多元文化在這裡匯聚,讓世界看到不同文化如何和諧共存,我希望能把全世界的人都帶到這裡來。”獲得了2023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社長克裡斯蒂·亨利說。她曾帶領該社推出了“普林斯頓—中國系列”圖書,通過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的這一世界知名學術出版平台,把中國頂級的學術成果推向美國、推向世界。“在喀什的採風經歷令人愉悅,我期待與全世界的人們分享這份體驗。”她說。

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是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的最高獎項,主要表彰在海外介紹當代中國,推廣中國出版物及相關文化產品,促進中華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外籍及外裔中國籍作家、翻譯家、出版家。(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