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地各部門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改進作風

動真碰硬查擺問題,真抓實干推進整改。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新疆各地各部門對標對表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持“刀刃向內”,學在深處、查在細處、改在實處,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改進作風,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視問題,找准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聚焦重點領域,靶向定位“找問題”,梳理出生態項目建設、林業資金使用、自然保護區管理等6個重點領域,對近2年重點項目進行“回頭看”,重點排查是否存在虛報工程量等問題,在自然保護區管理中,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過度開發等行為。與此同時,廣開言路,利用林草作風監督信箱、開通舉報電話,向基層站所、合作企業、服務對象廣泛征求意見。對查擺出來的問題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並修訂相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入腦入心。
自治區應急管理廳聚焦安全生產領域民生痛點難點,持續深入開展集中整治。針對窗口人員服務水平較低等問題,該廳將其納入集中整治重點,制定整改措施並確保落實到位。同時,加強部門間事故信息共享,嚴格落實挂牌督辦規定,嚴厲打擊謊報瞞報事故行為。針對執法方式簡單僵化等現象,制定專項措施,優化“綜合查一次”,推動非煤礦山、工貿行業實現跨部門、跨領域聯合執法檢查,有效避免執法過頻、執法擾企問題。此外,緊盯安全宣傳“五進”不夠深入等薄弱環節,通過制作防震減災公益宣傳片等,不斷提升群眾自救互救能力﹔推動煤礦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認定等事項“一網通辦”,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效率。
開展造影劑類、婦科及激素類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降低CT等影像檢查用藥和婦科用藥價格﹔落實國家和省級聯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有效減輕群眾就醫負擔。人工耳蝸集採后單套均價從20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讓更多聽障人群回到“有聲世界”……
在學習教育中,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緊盯群眾醫保需求,從藥品採購、支付服務等關鍵環節入手提升保障效能。面向全區推廣“醫保錢包”,破解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難等堵點問題,讓群眾醫保使用更順暢。推廣刷臉終端,優先覆蓋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和邊境村,老年人和小孩僅憑面部識別即可完成就醫購藥費用支付,有效解決“一老一小”無卡無碼無手機就醫購藥難題。同時,推動醫保碼在定點醫療機構全流程應用,切實提升醫保結算便捷性和群眾就醫滿意度。
群眾呼聲在直播中傾聽、民生難題在鏡頭前化解。青河縣創新“直播+政務”新模式,整合“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台及“青河縣人民建議征集”小程序數據,推出全縣首檔政民互動欄目“親青熱線”。每2周設置鄉(鎮)、部門(單位)直播專場,全縣各鄉(鎮)黨委書記、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直面鏡頭,通過直播連線、留言反饋等渠道,動態收集群眾高頻訴求,現場回應自來水壓力不足、公共設施缺失等急難愁盼問題。欄目運行以來,已推動解決縣城老舊小區照明不足、街面休憩設施短缺等18項民生問題。小區路燈亮起來了,街頭座椅多起來了,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和田市水利局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入戶走訪調研,發現部分農村居民存在生活用水繳費不便問題。該局迅速行動,組織專業人員在拉斯奎鎮、玉龍喀什鎮、肖爾巴格鄉等8個鄉鎮安裝10部24小時自助繳費機,目前設備已全部啟用,有效解決了農村居民“繳費難、繳費慢”問題,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實際成效。
塔城地區聚焦殘疾人公証辦理“多跑腿、耗時長”問題,在塔城市打造首個助殘公証服務協作平台,通過協議簽約、專窗揭牌、流程再造,推出上門辦、容缺辦、費用減免等5項定制服務,以“殘聯+公証”數據互通、業務聯辦方式,將公証服務嵌入殘聯幫扶鏈條,實現了“一窗受理、一次辦結”。
塔城市一位重度肢體殘疾人因行動不便,在辦理房產過戶公証時遇到困難,無法前往公証處辦理手續。塔城市公証處委派公証人員上門服務,在家中完成公証手續辦理,還耐心解答疑問,提供專業法律建議,讓其深切感受到政務服務的暖心高效。(張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