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電力量質同變

2025年06月16日10:4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近兩月,新疆電力行業捷報頻傳:新疆電源裝機規模達到2.01億千瓦,全疆建成5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產送電……

這是新疆電力行業厚積薄發、充分挖掘能源資源潛力、加快“三基地一通道”和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建設結出的碩果。

如今的新疆,正迎來電力行業發展的“加速期”。“十大產業集群”和“十張網”建設,為新疆新型電力系統和內供外送的電力網謀劃了清晰發展藍圖,促成新疆電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

電源側:

裝機規模跨上大台階

5月12日,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發布消息:新疆電源裝機規模達到2.01億千瓦,突破2億千瓦大關,位居全國第五。

消息傳來,新疆電力行業歡欣鼓舞。

“這是以空前的速度突破到2億千瓦。”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術副院長尹純亞說,這表明新疆電力行業在全國走到前列,形成示范引領作用。

看發展,不能隻橫向比較。把新疆今天的成績放在歷史的縱向上看,更能體現發展速度之快。

2021年1月,新疆電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達到1.025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佔比43.4%。從1億千瓦到2億千瓦,新增裝機1億千瓦的發展大台階,新疆隻用了不到5年時間。這個發展速度,前所未有。

是什麼讓新疆裝機規模增長這麼快?

在能源領域,國家賦予新疆清晰定位——“三基地一通道”和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這是新疆在全國能源發展大局中的戰略方位,指明了新疆電力發展的根本方向。

按照以上定位,新疆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對接電力企業,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參與新疆電力行業建設。

今年一季度,新疆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1%,其中新能源項目增長較快,風力光伏發電施工項目完成投資額增長25.8%。

項目投資帶來最直觀的效果,就是天山南北一座座電廠拔地而起。

5月30日,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新疆公司”)並網了15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至此,華電新疆公司今年新增裝機並網290萬千瓦,且全是新能源裝機,總裝機規模達2991.8萬千瓦。

華電新疆公司是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裝機容量、資產總額最大的區域公司,是新疆具有“風光水火儲”多種能源協同發展的最大能源發電企業。

6月1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華電新疆公司正全力加快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煤電項目建設,首批100萬千瓦煤電機組即將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6月13日,該機組投產發電,該公司裝機規模達到3091.8萬千瓦。

華電新疆公司是眾多深耕新疆市場的電力企業代表。近年來,來自天南地北的電力企業,持續加大對新疆投資力度,為新疆裝機規模快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前4個月,新疆新增電源裝機911萬千瓦。

結構面:

新能源裝機佔比穩定增

眾所周知,新疆是能源資源大區,擁有豐富的煤炭、風能、太陽能等能源資源,尤其是風能、太陽能優勢非常突出。

2022年,國家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包括新疆在內的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

隨著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疆成為新能源大開發大建設的高地。

新疆的2億千瓦裝機規模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12億千瓦,佔到總裝機的55.72%。其中,風電以4952萬千瓦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光伏以6286萬千瓦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四。

新能源是當之無愧的新疆第一電源。

全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新能源項目、國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中國最大規模光伏綠氫示范項目、西北首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如今的新疆,正不斷刷新新能源開發規模紀錄,創造新疆電力建設史上的一個個新紀錄。

6月11日,在哈密市大唐石城子100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清潔能源示范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抓緊10萬千瓦的“線性菲涅爾”光熱儲能電站建設。該項目90萬千瓦光伏已在2024年底並網投產,10萬千瓦光熱項目將於2025年下半年並網投產,這是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首個百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清潔能源示范項目,也是國家第三批“沙戈荒”基地項目。

“目前,大唐正在建設多個新能源項目,預計年底並網投產規模超百萬千瓦。”大唐新疆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妙虎說。新疆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政策等優勢突出,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是大唐集團的戰略要地和發展高地。

新疆新能源發展潛力,吸引了越來越多電力企業參與建設。

2024年11月成立的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看起來是“新人”,但早在2021年就已進入新疆了。

這是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為全面契合國家能源戰略布局、立足新疆發展定位和能源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新疆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建設而成立的區域管理公司。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實現並網裝機370萬千瓦,在建新能源裝機500萬千瓦。

發電企業紛紛涌入新疆,昔日荒涼的荒漠戈壁正成為炙手可熱的“沙戈荒”項目開發寶地。

從行政區劃看,新疆已經建成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5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成為西部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千瓦的省份。

消費端:

綠色用能成為新常態

生產電力后,隻有完成交易、實現消費,才算實現電力的價值。

隨著大規模新能源電力接入電網,電力系統發生根本性變革,形成了以新能源電力生產、傳輸、消費為主體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即新能源電力系統。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台了《關於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在構建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促進綠色能源消費等方面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

新疆在加強電力硬件建設的同時,也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通過政策引導、電能替代、綠電投入等措施,積極培育綠電用能軟環境。

5月25日,2025年新疆旅游發展大會在庫車市舉辦,活動區域內各大旅游景區、博物館、演出劇場、酒店民宿等場地使用的電能均來自新能源場站,大會實現100%全綠電供應。

這樣的大型活動實現全綠電供應,在新疆已經屢見不鮮。新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綠色用能已經成為新疆企業、新疆人的生活常態。

面對日益增長的新能源電力,新疆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聚焦疆內和外送兩個電力市場,促進綠色能源消費,增加自身新能源消納,同時為國內其他省份提供更多綠電。2024年,新疆新能源消納范圍擴至全國22個省份。

4月,新疆與北京攜手通過“新疆綠電午間發、北京負荷晚間用”的市場化交易新模式,首次實現兩地錯峰綠電交易。此次錯峰交易的綠電主要來自阿勒泰、哈密等地的光伏發電企業,綠色電力跨越3000公裡,通過疆電外送通道向北京錯峰輸送。

這種交易新模式不僅讓新能源企業更准確預測發電能力,也能以小時級交易曲線充分挖掘綠電潛力,形成能源時空互補格局。

今年一季度,疆電外送電量達到324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達到79億千瓦時,佔到總外送電量的24%。

為促進新能源高效利用,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通過三級調度會商,結合新能源功率預測,對火電機組開機方式進行精細化安排。同時,通過省間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將新疆富余的新能源電量輸送到其他電力需求旺盛的省份,有效促進了新能源的市場化消納。

2024年,新疆消納綠電達到106.7億千瓦時,為2023年全年消納規模的4.1倍。

尹純亞表示,新疆要繼續健全電力市場機制,創新疆電外送與本地消納機制,實現新能源建設、並網、消納、外送一體化健康發展。(陳薔薇)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