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伊犁實誠人+佛山投資人 上演果丹皮逆襲

2025年06月04日10:3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瀕臨破產的小廠銷售額超4000萬元,需要多久?

不到兩年!

創造這一勵志故事的主人公堪稱傳奇,一個在祖國西部,一個在東部﹔一個是弘揚傳統工藝15年的果丹皮匠人,一個是從銀行轉型的專業投資人。

這對“小零食CP”組合就是伊犁果丹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尼合買提·馬合木提和佛山投資人李美濤。

5月19日一早,尼合買提來到伊寧市六星街正在裝修的店鋪查看施工進度,這裡將成為推廣他家果丹皮產品的體驗店,還要引入特色糕點、水果等產品,預計在6月中旬開業。

2010年,本打算鑽研蘋果脆制作工藝的尼合買提失敗了,結果浪費了大量蘋果。不甘心失敗的他,嘗試用這些半成品蘋果做成果丹皮,竟取得成功,受到消費者青睞。2012年2月,他成立了伊寧市秋樂科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可創業並非一路坦途,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管理模式難抵市場沖擊,2015年,尼合買提的公司入駐喀贊其小微工業園,想借助園區的優惠政策謀求發展。但企業來不及壯大,資金鏈斷裂。為了留下技術核心團隊,他做了一個大膽且冒險的決定——通過網貸來為技術人員發放工資,到2022年底,他已欠下20萬元的網絡貸款。

2023年,轉機來了,伊寧市委和市政府協調農商銀行及融資擔保公司為其提供300萬元資金支持。

機緣巧合,尼合買提在廣東認識了李美濤。2023年5月,得知朋友公司遇到困難,李美濤來實地考察。一周后返回佛山的他給尼合買提打來電話,“300萬元已打款,你先干起來!”兩人連合同都沒簽,李美濤就給他投了資。

“他說看中了新疆人的實誠。就像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給我帶來了希望。”尼合買提感慨地說。有了政府和投資人的支持,當年7月,伊犁果丹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金600萬元,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全面布局生產、銷售與研發板塊。

尼合買提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他深知,果丹皮作為伊犁人喜愛的零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市場需求,但傳統制作工藝繁瑣,經濟效益不高,必須進行創新。

用Excel管理原料損耗,不再只是習慣“心裡有本賬”﹔從廣東請來專業會計制定詳細的預算,以此控制成本﹔引進設備、邀請專家改進生產工藝……李美濤是專業的投資商,在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這些優勢恰好彌補了尼合買提的不足。在實際運營中,兩人配合默契,合作效果很快顯現出來。

公司組建了專業研發團隊,深入研究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偏好,加大研發投入。一方面,堅決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確保產品味道自然純正﹔另一方面,不斷創新,推出低糖、低脂等健康型果丹皮以及多種新口味果丹皮,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口味需求。

在銷售渠道上,尼合買提也進行了大膽創新。線上,公司與各大知名電商平台緊密合作,充分利用直播帶貨、網絡營銷等新興銷售手段,打破地域限制,讓產品暢銷全國。線下,公司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與各地經銷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同時通過跨境電商,讓中亞、俄羅斯等地的消費者對果丹皮也有較高接受度。

5月以來,伊寧市圓通快遞小哥伊力夏提·努爾扎提每天要攬收幾百件果丹皮。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郵政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馬君介紹,今年一季度,果丹皮寄遞業務量已達81萬件,這還是在生產淡季實現的。果丹皮已成為當地快遞產品的“一匹黑馬”,為此,該局計劃將其培育成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典型項目。

2024年,公司旗下伊寧市秋樂科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銷售額達4000萬元。今年,該公司產值預計突破億元。

記者感言

品味小零食裡時代發展的回甘

採訪尼合買提的故事,如品嘗一塊伊犁果丹皮——初嘗是傳統手藝的質朴,細品卻能嚼出時代發展的回甘。

從瀕臨破產到產值即將過億元,這個故事最打動記者的不是數據的跨躍,而是其中蘊含的力量: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韌性,體現了一種文化自信﹔市場經濟活力迸發,一西一東跨越山海的合作,印証了新時代疆粵協作的無限可能﹔鄉村振興釋放的無限潛力,快遞單量快速增長的背后,是疆品出疆出海的生動實踐。

在六星街即將開業的體驗店裡,我們看到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俄羅斯風格和歐式風格櫥窗,陳列著採用現代化工藝制造的傳統新疆味道,電商連接著中亞餐桌。這恰是新疆發展的縮影——用最朴實的智慧,擁抱最潮的浪潮。

記錄這樣的故事,不僅是在書寫某一個體的奮斗,更是為這個“傳統也能當網紅”的新時代作注。當邊疆特產碰上互聯網+,把握機遇就有無限可能,只要敢闖敢試,再小的作坊也能釀出甜蜜的奇跡。(范瓊燕)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