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霍城:團結社區有方 群眾就業有門

流動人口多、靈活就業人員多,對於大多數社區來說,管理上難免頭疼。但在新疆霍城縣水定鎮團結社區,卻是另一幅圖景。
單親媽媽沙依熱·克力木經過政府補貼性的職業技能培訓開起了家政公司,原本在東關大橋擺攤賣衣服的米娜·塔力甫轉型成為一名高級面點師,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艾力帕提·阿不都外力成立了新疆暢奔旅行社有限公司,勢頭正好……
團結社區位於城鄉接合部,759戶居民,多為搬遷安置戶,中低收入群體佔比高。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婦女們不願出門就業,家庭收入也上不去。
收入穩,人心就穩,這是硬道理。可是從哪裡撕開一道口子,打開工作局面?
2021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就業是民生之本。會議精神傳達到團結社區,工作隊與社區干部們一尋思:“這就是良方!”
抓就業,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能那麼容易?
周一升國旗、居民夜校、走訪入戶……干部們跑得腳底板都疼,來來回回就問三個問題:想不想增加收入?有哪些就業意願?想參加什麼培訓?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跑幾趟解決不了問題。干部們不等不靠,把幾台電動縫紉機搬進了辦公室,就業工廠挂牌營業。
那些宣講會上猶猶豫豫的婦女,成了第一批學員。
“自己能掙錢了,就是不一樣”“我應該還能掙更多”……計件工資發到手裡,像一簇火焰,暖了人心,也亮了前路。
中式面點培訓班、家政培訓班……這幾年,結合群眾意願和市場需求,社區與霍城縣中科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合作,不斷豐富訂單式培訓的內容。
得知社區開設了中式面點培訓班,心懷糕點師夢想的米娜鼓起勇氣報了名。35天免費培訓結束,她拿到了中式面點師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証書。
雖然隻學會制作8種糕點,但這個急性子姑娘很快就開了一家糕點店。社區第二次開班,她又來了。
“每學到一種新的糕點制作方法,我回到店裡就嘗試,現在已經有十幾種糕點可供顧客選擇了。”5月20日,米娜說,自己的小店最高月收入可達8000元。
去年,看周圍的姐妹都有了一技之長,處於低谷期的沙依熱主動報名參加了家政培訓班。拿到了家政服務員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証書后,她繼續學習,不斷提升,不僅開了家政公司——“可愛孩子”,還吸納了幾個培訓班的學員就業。社區的榮譽牆上,也多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為民服務,溫暖人心。
2022年起,團結社區共168名群眾享受了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可社區主任譚夢穎明白,群眾有了技術,就有了就業的敲門磚,可離真正上崗,還有半程路要走。
為擴大崗位資源,社區牽頭建立就業咨詢分享群。水定鎮其他社區的就業專干、轄區企業招聘專員一並加入,實現人力資源聯動。
高校畢業生斯比努爾·阿布都克依木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無意間在群裡發現了一家醫藥公司招人的信息。
求職、面試、上崗,斯比努爾成了這家企業的招聘專員。現在她帶著崗位,頻頻出現在團結社區組織的招聘會上。
如今,有近千人活躍在分享群中,隨時隨地在群裡反饋招聘信息。
為了讓機會離群眾再近些,社區決定在水定鎮柳樹巷子村轉轉巴扎、鼎順綜合農貿市場,建立巴扎上的零工驛站。
45名社區干部、轄區黨員以及鄉鎮人大代表,設立黨員志願服務崗,輪流在零工驛站值班,宣傳就業政策,推薦崗位信息。現在十裡八鄉的群眾都知道,轉轉巴扎上還能找工作。
萬一實際情況與企業宣傳不符,咋辦?志願者們帶著群眾實地探崗。上個月,譚夢穎還帶著5個姑娘,去濱河路的印刷廠考察,住宿條件、薪資待遇甚至伙食,都經受住了“考察團”的檢驗。
“真真假假,一看就踏實了!”吃了定心丸,姑娘們放心上崗。
今年,社區有了新的辦公場地后,江陰·霍城勞務合作基層工作站也挂牌成立。社區連續組織了15場招聘會、8場線上直播帶崗活動,人氣很旺。
有了經費和載體,不僅跨區域的就業服務有了依托,譚夢穎和干部們想得更遠了。
“前不久,水定鎮人民政府與一家杭州的科技企業簽訂了鄉村振興主播技能培訓實訓基地框架協議,社區的直播基地也建好了。要把資源用起來,為群眾就業多開一條路。”譚夢穎說。(趙春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