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為橋 共繪絲路新願景

從克孜爾千佛洞的絢麗壁畫到撒馬爾罕的藍色穹頂,絲綢之路上,跨越山海的文明對話從未停歇。
5月12日,首屆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不僅搭建起跨國協作的“教育之橋”,更以創新機制點燃區域教育發展的新引擎,讓千年絲路煥發出知識傳承的嶄新活力,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
首屆會議落地新疆合時合勢
從時間維度看,本屆會議召開恰逢其時。在全球化深入發展與區域合作不斷推進的當下,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基石,其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提出建立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機制。近兩年來,中國與中亞五國在教育領域頻繁交流、密切合作,首屆會議成功在中國新疆落地,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機制的建立,為各國教育合作安裝了‘引擎’,我們期待以此為起點,在教育政策、資源共享等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對話。”哈薩克斯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部長努爾別克說。
從地理區位考量,會議選址中國新疆極具深意。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連接中國與中亞的重要橋梁。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豐富的人文資源。
烏茲別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學和創新部部長沙裡波夫感慨道:“這片充滿絲路記憶的土地發展如此之好,我更能感受到開展教育合作的迫切性與使命感。”
“中國新疆與中亞地區山水相連、人文相近、民心相通。”塔吉克斯坦教育和科學部部長薩義德佐達表示,“中國新疆就像連接我們的黃金驛站,首屆會議在此召開,讓合作的橋梁更加穩固。”
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校長米爾蘭·奇尼巴耶夫已將目光投向合作領域:“期待通過這項機制,依托中國新疆毗鄰中亞的區位優勢,將中國先進的工科教育模式與本地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為國家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在雙向奔赴中深化交流合作
近年來,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中國教育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教育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在教育領域達成的合作事項已過百。”
“烏茲別克斯坦將積極借鑒中方經驗,推動本國教育體系和科研基礎設施現代化。”
“超過6000名土庫曼斯坦公民在中國的大學學習,土庫曼斯坦的大學和中學裡約有7000人在學習中文,這是土中兩國加強教育交流的重要印証。”
……
本屆會議上,中亞各國教育部部長均表達了與中國進一步加強教育往來的期望。
從我國視角出發,持續深入推動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也是教育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必然要求。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舉辦以來,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干分校、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相繼揭牌成立,聯合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已成為中國—中亞合作的新亮點。
中國新疆正在成為中亞地區與國內開展教育合作新的“奔赴點”——新疆高校與中亞國家高校簽署14項校際交流合作協議,新疆大學同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大學在教學科研人員培訓、促進青年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科學實習等方面合作日益緊密﹔新疆醫科大學與中亞國家醫科高校深度合作,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建設的“中烏中醫藥中心”已累計服務當地患者逾1.5萬人次,培訓涵蓋五國生源的醫學人才544名……
在當天的會議上,揭牌成立了中國—中亞產教融合聯盟、全球教師發展學院中亞學院,簽約成立了中哈卓越工程師學院,意味著新疆在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在教育領域合作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書記李國良表示,將進一步發揮新疆自身優勢,持續加強與中亞五國在人才培養、國際中文教育、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國別與區域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為共建“一帶一路”、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新疆力量。
為各國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哈薩克斯坦人有這樣一句話:哪裡有團結,哪裡就有生機。”哈薩克斯坦教育部部長別伊謝姆巴耶夫說,在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機制下,教育事業的進步將為各國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中國新疆作為核心樞紐,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來自各國的參訪團也一批批走進這裡觀摩智慧農業發展、感受“鋼鐵駝隊”一路暢行、交流跨境電商賦能外貿發展……透過新疆,他們眼中的中國式現代化壯闊圖景變得更加清晰。
“今天的新疆,一派安定祥和、蓬勃發展的新氣象,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這正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應有之義。”吉爾吉斯斯坦教育和科學部部長肯季爾巴耶娃說,期待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幫助他們培養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效助力。
作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張“國家名片”,目前已有6所魯班工坊相繼在中亞地區落地生根。
“得益於魯班工坊的建設和中國專家的培訓,我們的師生可以接觸並掌握還未在中亞地區推廣的現代化設備。”土庫曼斯坦教育部部長古爾班蓋爾季耶夫說,這改善了該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看到了中亞國家與中國實現共同發展的新未來。
獨行快,眾行遠。中國—中亞教育部長會議機制這座由教育搭建的橋梁,托舉著年輕一代對知識的渴望、對發展的憧憬。
從此刻出發,揚帆啟航,讓文明互鑒的繁花綻放在絲路之上,讓合作共贏的碩果惠及每一寸土地。(劉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