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雲朵》主創團隊:棉農生活就是最溫暖的故事

“棉花是長在地上的雲朵,棉農的生活就是雲朵裡最溫暖的故事。”《地上的雲朵》制片人劉洋闡述創作理念。
紀錄電影《地上的雲朵》聚焦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棉農生活,用真實的鏡頭語言記錄新疆棉田裡的日常,以及棉農的艱辛和甜蜜,呈現了棉農的真實生活,展現了當地的日常生活場景和民俗民情,描繪出一幅生動的新疆畫卷。
“選擇阿瓦提,是因為這裡有最純粹的棉花故事。”劉洋介紹,作為長絨棉之鄉,這裡是展現中國棉農生活的絕佳樣本。攝制組於2021年、2023年兩次來到阿瓦提縣,和棉農同吃同住,用鏡頭記錄當地兩戶棉農的勞作、期盼、困難和收獲,講述棉農故事,展現他們真實的生活場景、朴素的家庭觀念。影片摒棄了傳統紀錄片的解說詞和採訪,採用觀察式拍攝手法,攝影師長時間跟拍,用近乎“透明”的方式記錄。
攝制組與當地棉農朝夕相處,捕捉到無數感人瞬間:棉農艾爾肯·塔裡普送女兒上學時悄悄拭眼淚﹔棉農管小燕在田間勞作時仍不忘督促兒子學習……這些真實的生活片段,讓影片充滿直擊人心的力量。
為了呈現最真實的畫面,攝影指導朱奕帶領團隊在阿瓦提縣長期駐扎。“剛開始,我擔心這裡沒有壯美的風景,但當鏡頭對准棉農的生活,我發現人的故事比任何風景都動人。”他回憶,攝制組每天從早到晚拍攝,不舍得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拍攝了海量一手資料。收獲時節棉農笑說“錢包不夠用了”的喜悅,塔裡木河畔胡楊林被染成金黃時的壯麗,數千隻候鳥掠過天際的震撼……這些珍貴畫面最終都被收入鏡頭。
“真實,是紀錄片的靈魂。”劉洋表示,影片最初時長4小時,經過反復剪輯,最終濃縮成84分鐘。盡管拍攝過程中面臨語言交流困難等問題,但他們始終堅守,用鏡頭記錄下最本真的生活。影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多個國際影展上獲得好評,讓該影片的主創團隊堅信:真實的力量,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
今年4月中旬,《地上的雲朵》主創團隊再次回到阿瓦提縣,在被棉田包圍的露天廣場搭建起臨時電影院。面對著600多名前來觀影的村民,導演劉幗軼動情地說:“今天,我們把這部電影的首映式選擇在這裡進行,就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們共同的勞動成果。”
“這部反映新疆棉農生活的紀錄電影,用觀察式拍攝手法記錄新疆棉農最真實的生活。影片裡沒有專業演員,出鏡的全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這種真實呈現,把新疆棉花、棉農本來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展現了出來。不管是國內觀眾,還是國外觀眾,都能從影片中看到新疆棉農最真實的樣子。”天山電影制片廠創作研究部主任、導演阿布都克裡木·阿不力孜說。(任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