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絲路連心橋——新疆打造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

教育對外開放,是新疆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化教育國際合作和人文交流,既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應有之義,也是加強國際傳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新疆牢牢把握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緊抓“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和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機遇,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的教育互聯互通、民心相通,推動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提質增效,努力譜寫新時代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教育對外開放新篇章。
頂層布局 構筑對外合作高地
互派教師、推動科研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在去年6月召開的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上,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等中國新疆高校與中亞國家高校簽署了14份校際交流合作協議。其中,烏魯木齊職業大學與烏茲別克斯坦復興教育大學、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物流交通大學圍繞國際經濟與貿易、現代物流管理等專業開展合作。
“近一年來,我們在課程建設、師資培養方面深化合作,一起探索產學研用、多元合作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途徑,共同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責任意識的國際人才。”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黨委書記唐曉冰說。
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是新疆搭建平台、創新機制、強化合作,推動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邁進的重要舉措之一。
近年來,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科教中心(教育部分)建設規劃(2016—2020年)》《關於進一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科教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加強教育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漢語國際推廣和孔子學院建設等工作,有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科教中心高質量發展。
2023年以來,教育部與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新疆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教育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放合作橋頭堡和教育對外合作戰略高地。
兩年來,自治區按照國家對外工作總體布局,積極搭建平台、拓寬渠道,持續加強與中亞五國在人才培養、國際中文教育、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國別與區域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平台賦能 織密交流網
2023年年底,新疆大學申報的“絲路多語言認知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教育部批准建設。
該實驗室由新疆大學相關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與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能研究所、哈薩克斯坦科學院科技研究所等國外優勢單位共同組建。兩年來,實驗室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國家戰略任務,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特色,正努力實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多模態多語言信息智能互譯、信息處理交換等,促進各國政策、文化、旅游信息等領域的深入交流更加通暢。
近幾年,中國新疆聚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教育與經貿協同發展、助力強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以產學研用為主線,舉辦“2023亞歐博覽會·教育國際論壇”“中哈高校產學研用合作對接會”“中國—中亞產學研用合作會”等會議,搭建凝聚人心、協同創新、互利共贏的合作平台,國內外千余名專家學者相聚新疆分享經驗、交流合作、凝聚共識,圍繞中外合作辦學、“一帶一路”教育國際交流、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數字化轉型等國際共同關切、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重點議題交流前沿思想、創新理念與最新實踐,共同探索建設性解決方案。
吉爾吉斯斯坦賈拉拉巴德國立大學校長烏森諾夫·科尼什別克表示:“我們通過中國新疆政府搭建的平台,與中國多所大學在中文教學、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緊密合作,‘朋友圈’不斷拓展。”
兩年來,中國新疆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在理工農醫等領域簽署協議和達成合作共計42項,助力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科技、教育與產業的有機銜接,共同推進各國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新疆還支持高校先后成立中俄哈蒙阿爾泰區域高校校長聯合會、中國中亞國家大學生文化交流基地、新疆大學俄語中心等多個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平台,支持高校舉辦“中國—中亞國家大學校長論壇”“中國—中亞傳統醫學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管理論壇”等國際會議和學術論壇。
“自治區圍繞能源礦業、旱區現代農業、中醫藥與國際醫療等重點領域,通過搭建平台、創新機制、強化合作,實現區域內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逐步擴大教育領域國際‘朋友圈’和‘資源圈’,推動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發展,新疆教育對外開放提質增效。”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品牌引領 深化人文交融
在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書法課上,土庫曼斯坦留學生恭茶沉浸於中國書法的魅力:“我很喜歡中國,所以選擇來這裡學習中文,將來想為兩國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恭茶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在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下,去年秋季她來到新疆大學就讀國際漢語教育專業。
哈薩克斯坦留學生納合麥提江·米娜爾在新疆醫科大學求學期間,對中醫充滿興趣。去年畢業回國后,她和同是醫生的父親一起經營診所,傳播中醫文化。
如今,新疆各高校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家的學生來疆留學。他們就讀漢語言、化學工程技術、口腔醫學等73個專業,其中漢語言相關專業佔比達37.6%。
自治區教育廳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留學生招生人數較上年增加1.75倍,中國新疆正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日益青睞的留學目的地。
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擁有地緣、人文和教育資源優勢,這些優勢成為與中亞國家開展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天然紐帶。自2011年啟動實施“留學新疆”計劃以來,新疆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招收來華留學生,在不斷優化留學生結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以中華文化學習體驗活動為載體,培養了大批知華、友華、“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學生。截至目前,已累計培養了95個國家的1.3萬余名留學生。“留學中國·學在新疆”品牌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擴大。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著眼新疆教育實際,未來,新疆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厚植民意基礎,不斷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為共建“一帶一路”、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新疆力量。(趙西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