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齊尼是我們的偶像”
——在山東濟南勇救落水群眾的三名新疆籍學生書寫最美青春答卷

濟南國際園博園內,湖水褪去了些,碎冰已隨暖陽消融。4月28日,阿卜杜喀日木·阿迪力、比拉力·阿布都外力、阿布都薩拉木·麥提尼亞孜再次行至湖畔,望著湖心,相視一笑。
“那是救生圈,當時水位比現在高,水裡還有很多碎冰……”3人指著湖中心的一抹橙色說。
約兩個月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2024級汽修3班的這3名新疆籍學生,從園博園刺骨的湖水中,救出一對母女。
危急時刻,他們為何能毫不猶豫出手相救?他們是什麼樣的青年?又有著怎樣的成長軌跡?
青春該有的模樣
比拉力瘦瘦高高的,一頭自然卷發,說話時亮晶晶的眸子看著你,一臉憨笑﹔阿卜杜喀日木活潑開朗,機靈中透著俏皮﹔阿布都薩拉木話很少,但一聊起足球,自信陽光……
“起初我也很難想象他們從湖裡拯救了兩條生命。可后來想想也不意外,這是他們會做的事。”3人的輔導員繆麗偉說。
進入大學,有人放鬆心弦釋放壓力,有人蓄力充能繼續前行。3人屬於后者。
繆麗偉說,對以前從未接觸過相關知識的普通高中生來說,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有一定難度,3人在專業學習中也略顯吃力。
“老師,我們有幾門課跟不上,想補補……”當幾名新疆學生第一次主動上門,他們的話讓繆麗偉感到意外,“剛入學,很多學生還在適應大學生活,和我聊學習、談專業就業前景的孩子不多。”
3個人除阿卜杜喀日木外都性格腼腆。在老師關心詢問日常生活情況時,他們總說“挺好的”。“可對學習,他們是要求進步的,也有明確的學習規劃,這很珍貴。”繆麗偉說。
學生宿舍內,吉他伴奏聲緩緩流淌,歌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2024級汽修1班學生呂嘉偉和阿卜杜喀日木正在彈唱歌曲《平凡之路》。
呂嘉偉是主動申請搬到這間宿舍的。
“我喜歡新疆,但還沒去過。想和這些來自新疆的同學住在一起,聽他們講新疆故事。”呂嘉偉說,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新疆人的熱情好客在3人身上有了具象表現。“他們熱情大方,對人友善,經常給我分享家鄉的紅棗、核桃,給我介紹新疆的民俗風情,我們相處得像家人。”得知呂嘉偉喜歡新疆美食,3人還准備好烤爐和羊肉,打算戶外燒烤時邀請他嘗嘗。
救人那天,3人穿著濕衣服回到宿舍,后來阿卜杜喀日木發起高燒。呂嘉偉忙前忙后打熱水買退燒藥……
“我為他們驕傲,越相處越能發現他們身上的珍貴品質。”呂嘉偉說。
來自喀什市的李新疆在學校附近經營米粉店,3人是店內常客。“平時他們會把我的店推薦給同學,還主動提出,有需要幫忙的就給他們說。”
3人救人的事,李新疆是從別人口中聽說的。“他們太低調了,事發后來過幾次,都沒提過這事。這就是我們新疆的兒子娃娃,看起來內斂,內心卻是火熱的。”
同在濟南市就業的拍孜來·艾合買提在米粉店聽說了3名新疆籍青年的故事。“真的不容易,他們年紀也不大,應該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但卻非常勇敢,像雄鷹一樣。”她說。
縱身一躍的勇氣早有伏筆
阿卜杜喀日木的媽媽沒想到,兒子小時候“偷練”的技能成了救人的關鍵。
9歲那年,阿卜杜喀日木喜歡上了游泳,一有機會就泡在泳池裡。
“小學時,我媽是我的班主任。”阿卜杜喀日木回憶,媽媽去教室查人時,發現座位上的兒子不見蹤影,就會直奔泳池“抓人”。
“因為這事可沒少挨批評。”阿卜杜喀日木打趣道,“我小時候挺皮的,學習成績也一般。”
“但他是個好孩子。”阿卜杜喀日木的媽媽艾比拜·努爾艾合麥提說,作為父母,他們更看重孩子的品德,“我們希望他團結同學,和身邊人互幫互助,要有責任和擔當。”
作為家中老大,媽媽眼中的阿卜杜喀日木開朗樂觀。高三那年,即便他學業繁重,每天放學后第一件事仍是照顧生病的奶奶,陪奶奶聊天,幫父母分擔家務。
艾比拜說,當家人得知他跳水救人時,很驚訝但不意外,“他水性好,又有責任心,遇到他人遇險肯定會救。”
除家庭教育播下的善種,校園裡的精神文化滋養與天山南北的民族團結沃土,催發著種子的生根發芽、抽枝展葉。
“拉齊尼是我們的偶像!”比拉力說,“我在新聞裡看到了他的故事,在學校,老師也帶我們了解他的事跡,學習他的精神。我很感動,他很勇敢,是帕米爾雄鷹,我們一直向他學習。”
看到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水孩童,從破裂的冰面落入刺骨湖水中后,仍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阿卜杜喀日木感到震撼,“當時我想過遇到這種事,自己會怎麼做?”
曾經不確定的事,在20歲這年,有了答案。
“事情發生時,我腦子裡就隻想著救人了,沒有猶豫。”阿卜杜喀日木說。
拉齊尼·巴依卡在冰湖中用生命托舉起生命,阿布都加帕爾·猛德助人后拒絕報酬亮出黨員徽章,玉蘇普江·艾比布拉激流中三救落水者,依立拜·多鬆別克騎著白馬入漢江救人……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出的新疆好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一家親”。
善意的火種一旦播撒,便會在心中長成遮天綠蔭。
“發生自然災害時,新疆人紛紛捐款出力。有人送烤羊肉串,有人連夜打了幾百個馕,他們不求回報,認為這是自己該做的事。”平日裡話少的阿布都薩拉木開口道,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看到家人有危險,誰也不會不管的。
下次遇到還會救
3名新疆青年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鄉和親人。初到濟南時,他們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但這種不安,很快就被學校師生的熱情沖淡了。
入校那天,阿卜杜喀日木一手拖著行李箱一手拿著大包小包,他沒想到全班同學都來迎接他了。“特別有歸屬感,有人對我說‘阿達西,歡迎你來山東’,感覺很溫暖。”那天,有人幫他拿行李,有人給他介紹食堂、操場的位置,有人帶他找宿舍。
3人的班長何建東是名山東“漢子”,性格爽朗卻心思細膩。
“我們班本地同學多,說話帶點口音,語速一快他們就聽不懂了。”何建東說。為幫3人快速融入集體,他私下給同學們囑咐:“說話時慢一點,盡量別帶口音。”
輔導員繆麗偉的微信朋友圈裡,3名新疆籍學生的出鏡率極高,從一次次的“晒娃”內容中,可以清晰看到3人的成長。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都會舉行“最美家鄉”主題活動。“去年我鼓勵他們參與,他們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報了名。”繆麗偉說。
3人在網上搜集了很多資料,准備了PPT和視頻等素材,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次演講。
“很緊張,但特有成就感。本來不敢嘗試,老師鼓勵我們說,這是讓大家了解新疆很好的方式,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讓大家了解、愛上我們的家鄉。”比拉力說。
“他們得了優秀獎,但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獎牌,而是他們勇敢邁出的這一步。”繆麗偉說。
同專業的新疆籍學長艾山江·吐遜也盡心幫助幾名學弟。
“我鼓勵他們加入社團、學生會,怕他們想家,就帶他們去戶外燒烤,組織聚餐。”艾山江說。
過節時,老師會去宿舍陪這些新疆孩子﹔舍友、同學會帶美食與他們一起分享。
“有了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來山東不到一年,我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學習和生活,平時我們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阿卜杜喀日木說。
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入校以來,阿卜杜喀日木等3人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志願活動。
“救人事件發生后,我才知道阿卜杜喀日木入校后一直堅持無償獻血。”繆麗偉說,還有比拉力和阿布都薩拉木,不久前學校有名同學患病急需用血,他倆都義無反顧地挽起了袖子。
現在,阿卜杜喀日木、比拉力、阿布都薩拉木成為見義勇為的小英雄,他們也有了“偶像包袱”。
“我們的言行大家都看著呢。我們得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對得起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認可。”說話時,比拉力的目光閃亮。
“下次遇到這種事,還會救嗎?”記者問。
“救!”阿布都薩拉木跑向湖岸邊,將一塊石子投入水中。漣漪蕩開時,3個倒影在波光中晃動,恍如振翅的雛鷹掠過湖面。(劉一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