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勞動模范王長新:帶領團隊在“生命禁區”破解世界難題

2025年05月03日09:4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5月1日,王長新回家后與親友分享獲得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的喜悅。榮譽背后的故事令人贊嘆,在平均海拔5600米的“生命禁區”,他率領團隊以硬核技術解決了世界難題,成為高原礦山建設的標杆。

王長新是新疆火燒雲鉛鋅礦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礦山負責人。2008年從東北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畢業后,他毅然投身到荒漠戈壁的礦山生產一線,成為一名採礦技術員。

17年來,王長新一直扎根在礦業開發一線。2023年,他主動請纓到位於昆侖山脈深處、世界海拔最高的火燒雲鉛鋅礦工作。

平均海拔5600米、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不足平原50%的氧含量和氣壓、凍土層深逾200米……這是被稱為“生命禁區”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鉛鋅礦山,但吸引王長新的是,火燒雲鉛鋅礦不僅儲量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還是新疆“十大產業集群”中綠色礦業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這裡每一塊礦石都承載著希望,再難也要干。”他說。

王長新挑起了這座世界海拔最高鉛鋅礦山建設總指揮的重擔,帶頭組建黨員突擊隊。建設初期,他們搭建簡易板房作為“前沿指揮部”,每日徒步20公裡山路取水,駐礦200余天,王長新帶領團隊完成數十項基建攻堅任務:架設高海拔專用供電線路、打通礦區主干道……每一步都凝聚著汗水與智慧。今年,礦區將完成礦山建設任務,實現達產,年生產礦石250萬噸,成為我國戰略資源保障的重要基地。

“沒有王長新身先士卒,我們撐不下去。”團隊成員徐志華感慨道。在風雪肆虐的冬季,他帶頭在寒風凜冽的現場指揮搶修設備﹔在缺氧環境中,他堅持與技術人員同吃同住。正是王長新切實發揮“領頭雁”作用,讓團隊在“生命禁區”創造了高原礦山建設的“中國速度”。

高寒凍土爆破、氧化礦選別、智能開採系統……每一個技術難關都是橫亙在項目前的“攔路虎”。王長新深知,唯有創新才能突破桎梏。

王長新因地制宜設計了“火燒雲礦區高原凍土階梯式微差爆破技術”,帶領團隊在冰天雪地中反復試驗,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改進,終獲成功,施工效率提高了15%﹔他主導的“氧化鉛鋅礦光電分選富集工藝”突破低品位礦石利用瓶頸,成功將資源回收率提升25%,年增效超億元﹔他牽頭申報的“露天智能開採關鍵技術與示范”獲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項目引入5G遠程操控、無人駕駛礦卡等先進技術,構建5G智能採礦系統,推動我國高海拔礦山開發技術邁入先進行列,成為高原特殊工況採礦技術的創新策源地。“我們要讓‘中國方案’成為高原礦山的標杆。”王長新的話語擲地有聲。

“開發一座礦山,帶出一支鐵軍”,這是王長新始終踐行的理念,從2009年參與康古爾金礦項目到火燒雲鉛鋅礦項目,他帶出了黨員突擊隊、技術尖兵班等特色團隊,推行“師徒結對”培養機制,培養出20余名業務骨干和學術帶頭人。

“礦山開發不僅要出礦石,更要造福一方百姓。”隨著火燒雲鉛鋅礦投產,和田地區正加速形成探、採、選、冶一體化產業鏈,火燒雲鉛鋅礦項目預計直接帶動就業5000人,間接拉動物流、服務等上下游崗位超萬個。

王長新說,新疆擁有資源儲量的礦種達102種,已建立起包括火燒雲千萬噸級鉛鋅資源開發基地在內的十大資源開發基地,他將帶領團隊繼續努力奮斗,書寫屬於礦業人的華彩篇章,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建設美麗新疆。(郭玲)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