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70年 奮斗新征程丨大道通萬裡

4月底,G30連霍高速星星峽至吐峪溝段改擴建工程建設正酣,建設者們搶抓施工期沖刺年底通車目標,工程完工后,該進出疆高速公路路段將由四車道變為八車道。
這是新疆交通運輸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簡易土路,到高速公路通達所有地州市﹔從出門一腳泥,到硬化路修到家門口﹔從出行靠徒步、毛驢車,到抬腳就上車……70年來,波瀾壯闊的新疆交通運輸畫卷漸次鋪展於天山南北。截至2024年底,全疆公路總裡程達23萬公裡,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和客車,為新疆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新疆計劃完成公路交通投資800億元,高速(一級)公路達1.3萬公裡左右、高速公路突破8000公裡。
所有地州通高速
4月26日,吳朝暉駕車從和靜縣巴倫台鎮駛上高速公路,向庫爾勒前行。“現在一路都是高速,不僅開車用時減少,路況變好,也不用繞行了。”他感慨道。
不久前,G0711線烏魯木齊至尉犁高速公路巴侖台至庫爾勒段通車,這條高速公路串聯起和靜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庫爾勒市、尉犁縣,巴倫台鎮到庫爾勒市的通行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30分縮短至1小時10分左右。
在此之前,巴倫台鎮並無高速公路,對外聯系主要靠國道。雙向兩車道的道路在群山間蜿蜒,部分路段路況差,且路上車輛較多,易發生擁堵。
如今,不僅巴侖台至庫爾勒高速通車,國道218線那拉提至巴侖台公路、S12高昌(吐魯番)—托克遜—巴侖台公路也在加緊建設,巴倫台鎮逐漸成為天山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疆的公路總裡程僅有3361公裡,且路況極差,多為簡易土路,一遇惡劣天氣便無法通行。
進入新時代,新疆公路建設快速發展,“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南北疆暢起來、進出境聯起來”取得重大進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北中南三大通道基本形成,准噶爾盆地、環塔裡木盆地兩大高速(一級)環線公路全面建成,所有地州市通高速公路,天山北坡城市群通八車道高速公路,全疆縣市通高速(一級)公路比例突破94%。
新疆高速公路通達范圍越來越廣,像吳朝暉一樣,各族群眾享受到了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帶來的便利。
農村公路到家門
在若羌縣吾塔木鄉,寬闊的C049公路連接著鄉政府與國道315線,路上,往來車輛不斷。此前,這條道路狹窄難行,兩車交錯時得小心翼翼避讓,一到農忙季節,擁堵更是家常便飯。
村民阿迪力江·阿力木指著一處彎道回憶說:“有一次夜裡裝運紅棗,對面來車開遠光燈,我為了避讓直接開進了樹林帶,所幸人沒事,但車上的紅棗洒了一地。”
2023年,若羌縣對這條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如今,道路變得寬闊平坦,再也沒有出現車輛擁堵情況。
農村公路是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提供服務最普遍、公益性最強的交通基礎設施。目前,新疆農村公路路網進一步完善,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了通硬化路,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的農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農村公路基本實現通村暢鄉,甚至通到了農民家門口。
一條條農村公路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成為群眾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團結之路。
如今,每逢周末,在C049公路兩側便會魔術般“長”出整齊的攤位。30多個農家小攤上擺滿了剛從樹上摘下的吊干棗、當地特色小吃等。
若羌縣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村民邵秀君在自家院落開起“小暖民宿”,周末時,四面八方的客人會來此用餐。“要想富先修路,家門口就是暢通的公路,不愁生意不好。”她說。
出門上車成現實
上世紀50年代,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漫長的歲月裡,新疆群眾出行離不開毛驢車。
如今,新疆群眾出行方式徹底改變,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基本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舒適高效”的交通運輸服務網絡,廣大農牧民享受著公交式的便利出行服務。
“以前去市裡買種子、逛超市,得扛著大包小包往村口車站趕,要是錯過一班車,還得在大太陽底下等,晒死了。”回想起此前的等車經歷,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西吉爾鎮果樹園子村村民王霞說。
截至2024年底,昌吉回族自治州有一級客運站3個、鄉鎮客運站82個,農村客運班線386條、運營車輛851輛,通達全部建制村,農民過上了出門就上車的生活。
不僅如此,昌吉州去年還開通了昌吉—奇台、昌吉—木壘、昌吉—吉木薩爾、昌吉—呼圖壁、昌吉—瑪納斯等10條定制客運班線,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運營,乘客可以根據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出行服務,在手機上就能選擇發車時間、出發地點、到達地點、座位。車輛上門接送乘客后再將乘客送至目的地,村民實現了出行“點對點”、服務“門到門”。
“手機上下單,師傅直接到家門口接我,舒舒服服直接送到商場門口,買完東西還能幫忙搬上車送回家。”王霞說。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新疆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堅實,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公路將繼續見証新疆的現代化進程。(逯風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