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政協聚焦“融”字匯智聚力 助推民族團結與基層治理相融相促

2025年04月30日10:5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如何讓民族團結理念更深入地融入新疆基層社會治理各個環節,以民族團結新氣象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以基層社會治理的成果鞏固和深化民族團結?

近日,自治區政協舉行“推進民族團結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融合”月度協商座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坐一起,共同為破解這一重要課題出謀劃策、匯智聚力,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相互促進新路徑。

共享文化之美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會前,自治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緊扣協商議題,組織調研組走訪相關單位,赴青海省學習考察,並深入喀什、塔城地區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組發現,我區民族團結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融合方面還存在主線意識樹得不夠牢、文化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基層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例如,邊遠地區、產業園區和企業的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組織農牧區群眾參觀博物館等文化陣地活動較少,文化浸潤深度不夠。

調研組建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德治作用,引導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思想根基,激活有效融合的內生力。加強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建設,深入挖掘其內涵。豐富文化產品供給,鼓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題材的文學、影視作品創作,多維度多形式宣傳模范人物事跡,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共促民族團結、共建和諧社會。持續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力度,開展教育培訓,推動農村少數民族青年從“聽說讀寫”向理解中華文化、增進文化認同進階。

書香天山全民閱讀系列推廣活動日前啟動,天山南北沉浸在濃濃書香之中﹔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阿圖什市一場接一場的村超足球聯賽熱力四射、人氣爆棚,搭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

“要辦好村晚、村超等活動,讓群眾動起來、樂起來。”自治區政協委員、民盟新疆區委會副主委吳順華建議,深入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充分發揮基層文化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和社會團體作用,幫助群眾策劃文體活動,鼓勵基層自發組建文藝團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團結故事,讓文化浸潤心田、凝聚人心。

“優秀傳媒產品也能凝聚人心。”自治區政協常委、新疆互聯網界聯合會副會長岳峰提出,主流媒體與本土創作者可聯合開發“絲路文化VR體驗”“新疆文物証史”等產品,構建“浸潤式”內容生態。創新教育模式,借助AIGC技術發起“AI共繪中華”創作大賽,舉辦“可愛的新疆”等主題說唱比賽,在鄉村學校布置中華文化數字屏,破解基層文化資源供給短缺難題,積極培養各民族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筑牢團結之基

基層作為服務人民“最后一公裡”的發力點,也是鞏固民族團結的大廈之基。

與會委員、專家學者認為,需要以系統思維推動治理升級,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治理模式,持續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矛盾糾紛化解能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夯實民族團結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融合的社會基礎。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積極探索,推動19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2.6萬余名黨員包聯645個小區。在庫爾勒市文華街道辰興社區的“民生實事認領會”上,6家共建單位主動認領便民飲水機安裝、志願服務集市等民生項目,推動資源下沉,服務直達群眾身邊。

基層治理離不開多元主體參與。作為一名基層民警,自治區政協委員熱孜婉古麗·吐爾遜建議,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老黨員、“法律明白人”等群體作用,充實基層調解隊伍。同時,定期開展法律法規、心理疏導、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培訓和實踐演練,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還要進一步激活村(社區)自治活力,激發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熱情。”自治區政協委員、農工黨新疆區委會專職副主委江啟新補充說。

江啟新建議,壓實村(社區)黨組織主體責任,健全黨員報到、干部下沉、領導聯系機制,通過“組織相加、工作相融、共建共享、發展共贏”,推動基層自治組織賦權擴能、減負增效。同時,完善協商民主機制,拓寬協商議題征集渠道,建立在黨組織領導下,“兩代表一委員”、群團組織、村(社區)自治組織、“兩新”組織及各族群眾多方參與的協商平台,激發群眾自治活力,引導大家自覺做維護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社會組織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自治區政協常委、新疆農業大學校長蔣平安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專業服務、促進民族團結等工作中發揮作用,廣泛開展社會互助、志願服務等活動,讓社會組織成為推動民族團結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融合發展的生力軍。

走好發展之路

兵地融合,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對促進經濟繁榮、民族團結、文化交流以及區域協調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治區政協委員、兵團總工會干部海納爾·木會提建議,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兵地產業協同發展,構建鏈接兵地資源、覆蓋職工群眾的產業體系,以產業發展凝聚人心,促進廣大職工群眾深度參與產業建設,推動兵地在公共服務和資源類產業上實現互補共享,讓職工群眾在攜手奮斗中共享產業發展紅利,共同澆灌幸福之花。

自治區政協委員、新疆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對此表示認同。他進一步提出,各地應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大力度建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把產業培育、企業發展同群眾就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更好統籌起來,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短板,縮小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的差距,把發展成果轉化為轉變人心、爭取人心、鞏固人心成果。

民族團結與基層治理有效融合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統籌各方力量,久久為功、形成合力。

大家建議,進一步強化產業園區和各類企業主線意識,將二者有效融合納入產業和企業發展規劃,在項目布局、促進就業等方面,引導各族干部職工共同走向現代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構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更好發揮旅游促進交往交流交融重要作用,吸引更多游客變身創客,融入當地,與各族群眾依存互助、和諧共居。

大家表示,將以實際行動推動文化浸潤、治理提效、發展聚力等建議落地,在基層一線播撒民族團結種子,以實干擔當助力新疆繪就團結奮進壯美畫卷。( 張艷芳)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