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路徑 激活新動能——新疆積極推動專利產業化取得顯著成效

4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連續三年作為分會場的新疆,在活動期間展現了知識產權專利轉化運用的新成效。
近年來,新疆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積極探索專利產業化路徑,從政策引導到資金扶持,從科研探索到實踐落地,通過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進程,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政策護航
筑牢專利產業化根基
“我們企業擁有5項核心產品關鍵制造工藝的發明專利,實現轉化運用后生產效率提升了20%,為企業帶來顯著經濟效益。”4月24日,新疆通利塑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曉鐵說。
企業的實踐,正是新疆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的一個縮影。
專利產業化是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進而實現其規模化、商業化和市場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讓專利成果發揮出最大價值,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當前,新疆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利技術的支撐。2024年,自治區相繼出台多項政策文件,從制度層面打通關鍵堵點,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專利轉化運用更加充分、效率更加高效、質量更加優化的目標,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促進處處長郭福佔介紹,各項政策從多個維度為企業專利產業化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支持,通過提高專利轉化質效,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專利產業化的良好環境。同時,引導多元化投入,撬動金融資源向專利轉化領域傾斜。
在政策紅利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投身加速專利產業化實踐。何曉鐵表示,企業已制定專項計劃,圍繞核心專利技術,制定詳細的產業化發展路線圖,加大市場推廣、優化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力求專利技術快速高效轉化為實際產品推向市場。
多維賦能
暢通專利成果轉化渠道
近年來,新疆在專利產業化領域穩步推進。2024年,全區專利授權量達20495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3977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3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這背后源於新疆打好政策、服務、金融、項目“組合拳”。
專利技術從“紙面”走向生產線,暢通轉化渠道是關鍵。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搭建專利技術線下線上服務平台,線下兵地聯合舉辦多場專利技術供需對接和推介活動,實現知識產權轉化金額超300萬元,線上依托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台,實現專利技術供給與企業需求精准匹配。
“通過大數據分析,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為高校院所梳理專利並精准推送給企業,又針對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向高校院所尋求解決方案,推動專利技術落地轉化。”烏魯木齊思路聯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連勇說。
資金是專利轉化的重要保障。2024年,全區完成119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融資金額達16億元﹔為50家中小微企業發放200萬元貼息補助,切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新疆泰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獲得50萬元貼息補助,該公司負責人表示,質押貸款拓寬了融資渠道,提升了企業發展效益。
新疆磐基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飛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對專利密集型的新材料行業意義重大,公司3項核心專利的評估值超1000萬元,可有效解決產業化資金難題。”
項目實施則為專利轉化裝上了“加速器”。新疆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出資支持44個專利轉化項目,涵蓋煤化工專利導航等領域,同時對高價值發明專利和軟課題研究給予補助。通過多維度推進,激活創新動能,助力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深化實踐
開拓專利產業化新路徑
今年,新疆還將持續發力,開展專利產業化實踐探索。2025年度專利轉化活動實施方案要求,舉辦省際聯合專利轉化活動和疆內專利技術供需對接活動,征集優質專利技術。
今年7月,絲綢之路專利轉化活動將在烏魯木齊舉辦,通過專利產業化需求發布、項目路演等形式,推動專利技術與市場需求精准對接。此外,智慧農業、新能源等領域的專場供需對接活動也將陸續開展。
創新實踐在企業層面也不斷深化。“多項政策和措施給了企業信心和動力,要抓住這個機遇。”張學飛說,磐基實業將年營收的6%用於研發,並按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產業化分級配備資金。公司以專利布局為抓手,以產學研合作為引擎,探索專利產業化新路徑。計劃實施專利培育戰略,做精專利產品形成規模優勢,借助資本運作獲取外部專利資源,依托企業技術中心實現研發突破。
通利塑業則將專利布局貫穿於研發到市場的全流程。何曉鐵說,明確技術應用場景,在研發中融入市場需求考量,申請時注重專利質量與保護范圍,同時加強與銷售部門協作,推動專利技術精准對接市場。
郭福佔表示,未來,新疆將進一步完善專利轉化機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轉化效率,讓更多“知產”變為“資產”,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任春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