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銀齡教師趙鐵鎖——十幾個優盤,是教學路上的行囊(為夢想奔跑)

本報記者 李亞楠
2025年04月22日11: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22日 第 11 版)

“趙老師好!”新疆喀什大學的校園裡,教師趙鐵鎖總會收到學生熱情的問候。趙鐵鎖今年已70多歲,上下樓梯都有些費勁,但為了搜集上課的資料,他四處調研,親手拍下的照片、親耳聽到的故事,都化作課堂上生動有趣的內容。

“思政課隻有進入學生心中引起共鳴,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趙鐵鎖說。

2021年6月23日,趙鐵鎖離開南開大學的教學崗位,但心中還有遺憾:“距離我完成‘從教50年’的夢想,就差8個月了。”同年,教育部啟動“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他毫不猶豫報了名:“我要在祖國西部繼續實現我的夢想。”

臨行前,趙鐵鎖把講稿和書鋪了滿滿一床,他想多帶些資料,為上課做足准備。“最后,我把近50年思政課教學所積累的課件、資料變成電子版,裝進十幾個優盤,帶來了喀什。”趙鐵鎖說。

每次上課的前一晚,趙鐵鎖都要重新修改課件:“不能照著一個課件一直講。”十幾個優盤,承載了他近50年授課的歷程。

“思政教學既要講知識、授技能,還要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趙鐵鎖思索,如何讓思政課引發學生共鳴、形成思想“回聲”?他決定從當地歷史文化入手,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思政課。

“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的零公裡石碑,是喀什人民肩挑背扛造就了它……”課上,趙鐵鎖娓娓道來,從喀什市盤橐城講班超出使西域,從耿恭祠講東漢名將耿恭抵御外敵,從中共一大講少數民族代表的故事……“不強行灌輸觀點,也不隻依賴書本,我的課堂講究‘論從史出’,將歷史史實完整地講清楚,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過程中自己悟出道理。”趙鐵鎖說。

“趙老師上課很吸引人,一個個關於新疆的故事,拉近了我與知識的距離。”喀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大二學生牛智說。

趙鐵鎖在喀什大學先后執教28個教學班,為1500多名學生授課,累計課堂教學超1000學時。

課堂之外,趙鐵鎖和學生的交流也延伸到生活中。

節假日裡,趙鐵鎖常會邀請學生到自己家裡,他親手做天津美食,和大家聊聊家常。學生間鬧了矛盾,學習上有了壓力,都願意找他聊聊。“我的年齡與學生的爺爺差不多,學生把我當知心長輩。”趙鐵鎖說。

學生缺什麼,趙鐵鎖就教什麼。針對喀什大學學生讀原著少的情況,他組織讀書會,利用課余時間解讀原著﹔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太合理,他就利用課間細致分享自己如何學習、如何記筆記。此外,趙鐵鎖還把自己保存多年的近300冊稀有專業書籍捐給了學院資料室,“把書收藏在自己家裡是沒有意義的,給人看了才能發揮作用”。

除了與學生深入交流,趙鐵鎖也願把經驗向青年教師傾囊相授。他剛到喀什大學時,馬克思主義學院師資短缺,很多青年教師剛畢業就站上了講台。現在,他們都會去聽趙鐵鎖的課,再將他的課程內容逐漸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趙鐵鎖也會積極提出建議。

趙鐵鎖說,自己剛到新疆時,就看到胡楊挺立於風沙之中,“我願自己像一株胡楊,扎根這裡,為西部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