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依靠人民 不負人民——記守衛千年古道的尖兵排依克邊境派出所(下)

2025年04月19日10:13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瓦罕走廊中國段入口處,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達布達爾鄉阿特加依裡村,這裡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北鄰塔吉克斯坦、西鄰阿富汗、南鄰巴基斯坦,人們形容它“雄雞一鳴傳四境”。

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排依克邊境派出所駐守在阿特加依裡村,轄區面積2500多平方公裡,邊境線長197.4公裡,民警和村民魚水情深,共同守護千年古道瓦罕走廊,留下許多佳話。

“把兒子送去當了護邊員,和民警一起保家衛國”

4月9日中午,阿特加依裡村村民恰勒巴依·阿熱克巴走進牛棚查看待產牦牛情況,沒想到小牛已經出生了,渾身濕漉漉地躺在母牛旁邊。他趕忙拿起手機撥通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民警馬那斯·依力亞斯的電話,高興地說:“生了,生了。”

很快,馬那斯就和同事趕了過來。前一天,馬那斯到恰勒巴依家走訪,得知有幾頭牦牛即將產犢,就幫忙在牛棚打掃出一塊干燥、溫暖的地,將母牛轉移過去待產,臨走時再三叮囑:“有啥情況隨時打電話。”

看到母牛順利產犢,馬那斯和同事輕手輕腳走到恰勒巴依身旁,小聲交流:“叔,牦牛的狀態好著呢吧?”“好著呢,好著呢。”

接著,三人忙活起來,給牛圈消毒、給母牛喂熱水、給小牛保暖……干完活,太陽也快下山了。恰勒巴依非常感動,從懷裡掏出個小本子,又從本子殼套裡抽出兩張黑白照片,陷入對往事的回憶:“去年6月,我在山裡放牧,民警進山來看我,送了磚茶,拍了合影,這是我和馬那斯,這是我和小翟。”

兩張照片已經有些模糊,邊角卷曲,背面寫著民警的名字和手機號碼。“當時和責任區所有牧民都合影了,方便他們有事的時候找我們,由於單位沒有相片紙,就用A4紙打印了送給大家。”馬那斯說。

“我65歲了,當過10來年村支書,和派出所好幾茬民警都熟悉,他們給群眾做的好事數不清。”恰勒巴依說,有的民警為了保護牧民牲畜,和野生猛禽斗智斗勇﹔有的民警為了救助被困老鄉,在深山中徒步三天三夜﹔有的民警為了給老鄉送藥,翻山越嶺凍傷了手腳……

“這兒海拔高缺氧,連棵樹都難種活,沒有好吃的、好玩的,民警們遠離父母家鄉,來這裡保護我們,有危險時第一個沖上去。”恰勒巴依用手抹掉眼角的淚,“我不知道咋樣報答他們,就把兒子送去當了護邊員,和民警一起保家衛國。”

點滴小事,積累起群眾對民警的認可與信賴。在阿特加依裡村,家家戶戶都有人當護邊員,義務守邊護邊,甚至有很多人家是幾代人接力守邊護邊,“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在邊境線上形成共識,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村民的這份傳承得到各界廣泛點贊,國家給護邊員發了工資補貼,幫助他們守邊但不“守窮”。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常態化關愛護邊員,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提升護邊員隊伍協助守邊護邊的能力。

“守護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牛羊,不害怕”

“山谷中地形復雜,有多條通外山口要道,一直以來,我們在護邊員、民兵、牧民等力量協助下,共同守護邊境安全穩定。”4月10日,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所長彭明有指著沙盤上數不清的溝溝壑壑說。

30年前,護邊員巴依克·罕加爾放牧時發現3名可疑人員,他覺察到異樣,將3人請到氈房穩住,又找個理由跑到5公裡外的“手搖電話”處報警,協助戍邊民警依法挫敗一起非法越境事件。

2018年,彭明有調任到排依克邊境派出所,聽說這段往事后,登門拜訪了巴依克,並問他當時害怕嗎?巴依克堅定地說:“有你們保護,我們才敢在山裡放牧。守護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牛羊,不害怕!”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推動群防群治,民警當尖刀挺在前,依靠群眾求勝利,警民擰成一股繩,牢牢守護祖國邊疆平安,轄區連續12年未發生涉邊案事件。

民警阿不力米提·阿吾提曾因工作需要,調離排依克邊境派出所9年,2023年他又申請回來,因為實在割舍不下轄區群眾。“以前交通不發達,民警巡邊隻能徒步,進一次山得十幾天,晚上就借住在牧民氈房裡。離開后,好多老鄉經常給我打電話發短信,講村裡的變化。”阿不力米提說。

重回老單位,阿不力米提發現,派出所的群眾工作更加細致了。瓦罕走廊分布著多個夏牧場,每年夏季,附近3個鄉鎮的500多名牧民趕著數千頭牲畜轉場,牲畜容易越界、走失、混淆。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推出“一場一檔、一地一冊、一溝一圖”機制,挨家挨戶為牛羊建檔案,組織精干警力隨牧民進駐邊境,開展法律法規宣傳,防止誤越邊境,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還經常把派出所的護院犬借給牧民,協助轉場。

“牧場買東西不方便,民警就利用巡邏的機會,帶生活必需品給我們,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牧民巴熱克·加沙來提說。

“做群眾工作,每個民警都有自己的小竅門。”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教導員陳俊飛如數家珍,穆拉提·圖爾蓀常和老人嘮家常,取得家庭德高望重者信任﹔翟明會心思細膩,每次走訪都會帶些零食,逢年過節自掏腰包給孩子們發紅包﹔胡乃邦經常進山給牧民量血壓、測血糖……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的好,連幼兒園小朋友都記在心裡。阿特加依裡村幼兒園大班學生扎菲娜·艾希曼拜提驕傲地說:“警察叔叔每天保護我們,經常來幼兒園陪我們做游戲,給我們讀書、講知識,有他們真好!”

“游客的贊譽肯定,讓我們刻在骨子裡的奮斗基因沸騰了”

4月15日晚,身處河南的青年小祁(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動態,展示自己學習汽修的成績。幾千公裡外,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民警阿塔巴依·尼亞孜胡加看到后,開心地笑了。

2023年6月,小祁到瓦罕走廊一帶旅游,在翻越一座山坡時不慎摔落,躺在河道上無法動彈,又被上游突發的融雪洪水困住,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撥打報警電話后,他又冷又疼,昏了過去。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火速派出警力找到小祁,幾名民警腰間綁著安全繩,奮不顧身跳進水中向他靠近,但努力了幾次都被水浪逼退回去。阿塔巴依在葉爾羌河畔長大,水性好,他抓住橫跨河兩岸的繩索,在同事協助下一點點前進,河水冰冷刺骨,他咬著牙艱難地走到小祁身旁。

獲救后,小祁多次給阿塔巴依發微信表達感謝:“你們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輩子不會忘記。”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周邊分布著多處遺址。“玄奘取經東歸古道”紀念碑、年代未知的烽火台遺址、民國時期的戍邊老營房、當代戍邊人留下的戍邊石等,吸引全國各地游客想到瓦罕走廊一睹風採。

為守護游客平安,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加強對景點、打卡點的巡查巡邏。由於瓦罕走廊是邊境特別控制區,無法對外開放,為了不讓游客失望而歸,派出所將廢棄的第三代營房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向游客免費開放。

紅色教育基地裡,陳列著歷代戍邊民警使用過的卡車、裝備、生活用品等,還原了老一輩戍邊人駐守瓦罕走廊的工作生活場景,還有民警做講解員分享戍邊的感人故事。為增加游客體驗感,派出所還自主設計印制巡邊主題明信片,蓋上“心系邊關,遇上瓦罕”紀念戳,作為紀念品發放給游客。

“我們原本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戍邊歷史、支持戍邊事業,沒想到游客反響很好,紅色教育基地意外在網上走紅。”彭明有說,很多游客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推薦紅色教育基地,塔什庫爾干各黨政機關、友鄰部門,以及很多曾在高原戍邊服役的老兵紛紛來到這裡參觀學習。

如今,紅色教育基地留言牆上密密麻麻地貼著游客的寄語便簽。“歷史、地理、政治教科書上的文字變成了現實在眼前展開,這可能就是教育的意義,心懷崇敬,向戍邊人敬禮”“守護邊疆,無上光榮,向邊疆勇士致敬”“生在中國我很幸福,祝福偉大祖國”……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民警丁吉祥多次擔任紅色教育基地講解員,給游客講述前輩們的戍邊故事。“游客的贊譽肯定,讓我們刻在骨子裡的奮斗基因沸騰了,我們一定不負人民,守好祖國的每一寸疆土。”他說。(王娜)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