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景點成為交往交流交融“微縮劇場”

2025年04月17日10:1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4月15日,游客步入庫車歷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數字化復原的克孜爾石窟壁畫與游客互動,指尖觸碰的不只是千年文明肌理,更是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

“數字化展陳方式讓千年龜茲文化通過聲、光、電呈現在游人面前,龜茲不再隻停留在紙頁上,而是從歷史長河中走到游客身邊。”來自寧波的游客李興森說。

走進喀什古城,開城儀式增添了新亮點:除新疆歌舞外,傳統舞獅、詠春拳、英歌舞等節目輪番上演,讓古城既保留神秘韻味又倍顯親切。喀什古城景區管委會高台民居文化中心副主任阿孜姑麗·吐爾遜介紹:“我們對喀什古城的開城儀式進行升級,新增13個演出劇目。游客在古城不同區域都能邂逅多元文化表演。同時,引入大型沉浸式演藝《心動喀什》《遇見喀什》,將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相結合,通過‘點狀演出+沉浸互動’模式,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民俗風情。”

新疆正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將歷史長河中的文明碎片,淬煉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時代密鑰。2024年,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會同相關部門推出“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個創新發展案例、10個典型案例、15家示范景區、20個民俗文化旅游優選點。

和田約特干故城位列其中。在這裡,《萬方樂奏有於闐》實景劇借助全息投影技術,重現絲路商隊往來盛景。景區打造全疆首個全域行浸式超感演藝,將張騫、班超、玄奘、法顯等歷史人物搬上舞台,在光影交錯間,將千年古於闐的精彩故事娓娓道來。約特干故城副總經理陽帆表示:“我們通過完善旅游業態、開發精品研學課程和沉浸式演藝,吸引更多游客走進和田,了解當地文化歷史。”

陝西游客張若熙聆聽胡旋舞鼓點時,仿佛看見絲綢之路上往來不絕的商隊。民俗文化的現代演繹,如同將散落的珍珠串成璀璨項鏈,在傳承展示中讓當地人與游客結下情緣。

文旅融合催生雙向文化激蕩:十二木卡姆旋律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音樂廳流淌﹔在喀什文化周上,上海輕音樂團演繹融合《金梭和銀梭》與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金梭銀梭致青春》﹔阿勒泰冰雪嘉年華上,芬蘭滑雪教練與圖瓦人切磋古老毛皮滑雪板技藝……新疆各景點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微縮劇場”。

從阿爾泰山金秋牧場到塔克拉瑪干星空營地,從伊犁河谷薰衣草田間到帕米爾高原石頭城遺址,文旅融合的紐帶將五湖四海的游客編織在一起。正如庫車歷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展廳裡投影儀中變幻的光線講述著絲路故事,見証著交往交流交融鑄就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姚剛)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