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仰望高山 成為高山——記守衛千年古道的尖兵排依克邊境派出所(上)

2025年04月16日10:1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帕米爾高原深處,冰峰林立,峽谷縱橫。

在喀喇昆侖山脈的一道褶皺裡,橫臥著古絲綢之路要道瓦罕走廊。這裡平均海拔4000多米,每年無霜期僅有3個月,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穿廊而過的高原風雪剝蝕山體、拔斷草根。

瓦罕走廊最東端,坐落著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排依克邊境派出所。一代又一代戍邊人打頭陣、當尖兵,守護著這條千年古道平安無虞。

“不但要防得住,還要打得贏,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

四月中旬,南方花開正艷,帕米爾高原深處,春天卻在冬的懷抱中徘徊。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應急分隊已展開實戰訓練,模擬處置各種突發情況,人、車、犬、無人機協同作戰,口號聲回蕩在整個山谷。

瓦罕走廊是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四國邊界的交會點。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扼守進出走廊的咽喉部位,轄區面積2500多平方公裡,密布暗河冰溝、雪山達坂,有多個通外山口。“不但要防得住,還要打得贏,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該所教導員陳俊飛說。

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將守護邊境安全穩定作為重中之重,枕戈待旦,時刻保持戰斗姿態,聚焦實戰開展全警練兵,組織應急機動力量常態化開展專項訓練。

正當應急分隊熱火朝天訓練時,排依克邊境派出所所長彭明有帶領一支隊伍踏上巡邊路。建所75年來,這樣的巡邊每天都要進行。1983年出生的彭明有是湖南安化人,已在派出所工作近7年,他的臉龐被高原烈日晒得黝黑粗糙。

按照上級規定,為減少高原環境對民警身體的傷害,戍邊超過5年,可以調到海拔相對較低的單位,彭明有卻申請留下。他遍訪當地牧民和退休民警,實地踏查轄區的溝溝坎坎,對邊境的了解比縣志記載的還詳細,是名副其實的“活地圖”。

此次巡邏的目的地是中阿1號界碑處,距離派出所90余公裡,一路上荒無人煙。雖然已是4月,山谷裡仍是冰天雪地,巡邏車載著隊伍穿行其間,越往深處走,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最后由於雪深路滑,車輛無法繼續前行,彭明有果斷下令:“戴好護目鏡,徒步前進。”

袁嘯,是巡邊隊伍裡戍邊時間最短的民警,尚不足2年。入警以來,他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積極推動北斗終端運用等,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干。“每年8月底至次年4月,帕米爾群山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白得刺眼,我們巡邊時即使戴了護目鏡,眼睛還是會紅腫流淚。”袁嘯說。

在沒過膝蓋的積雪中,巡邊隊伍深一腳淺一腳向前蹚行,每個人的眼睛像鷹眼般犀利,注視著周圍的一切,時不時拿出望遠鏡朝遠處仔細瞭望。任務結束時,大家的臉頰已被紫外線灼得又紅又紫。

“為我中華之繁榮昌盛,四十余載我衛國戍邊,一輩子愛祖國跟黨走,一代代子孫定來接班”

袁嘯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巡邊,就去了海拔5100米的邊境,強烈的高原反應伴著山路顛簸,讓他覺得頭快疼炸了。他說:“邊境巡邏,除了缺氧、暴風雪、野獸襲擾外,還可能遇到很多難以預估的危險,但沒有一個人叫苦掉隊。”

為什麼要來這麼艱苦的地方戍邊?這是袁嘯剛來時經常思考的問題。自己為了追尋爺爺的足跡,那些80后、90后、00后的同事呢?他們為什麼甘於遠離都市繁華,堅守在雪域高原?對此,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20世紀70年代,袁嘯的爺爺參與中巴友誼公路建設,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天路,因長期浸泡雪水,雙手關節嚴重變形。袁嘯立志,要向爺爺等老一輩筑路戰士學習,不怕苦、能奮斗。2023年,他毅然選擇到排依克邊境派出所工作。

“戍邊和開路雖然不同,但袁家祖孫為國盡忠的情懷相同。”陳俊飛說,這樣的傳承故事,在排依克邊境派出所還有很多。

“為我中華之繁榮昌盛,四十余載我衛國戍邊,一輩子愛祖國跟黨走,一代代子孫定來接班。”在瓦罕走廊深處有一塊巨石,雖歷經風雨侵蝕,上面鐫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與文字清晰可見。“這是副所長肖恭尼·龍吉克的爺爺留下的。”彭明有說。

1951年,肖恭尼的爺爺卡德爾·阿布都克力木追隨父親的腳步報名參軍,在瓦罕走廊一帶衛國戍邊。后來,卡德爾的兒子、孫子遵守家訓相繼投身邊防,留下“一家四代接力護邊”的佳話。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公路修到邊境線的山腳,下車爬個坡就能到界碑旁,徒步難以抵達的地方,可以利用無人機巡邏。”肖恭尼說,戍邊條件越來越好,早已告別手拉肩扛、鑿冰取水、睡“大通鋪”的歷史,但歷代民警堅守奉獻的傳承沒變。細數這些變與不變時,他的眼睛閃爍著神採。

在排依克邊境派出所的老照片裡,有一張合影彌足珍貴,那是“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友在瓦罕走廊巡邊時的場景。

20多年前,拉齊尼在武警邊防部隊服役時,曾在排依克邊境派出所駐訓,退伍后他成為高原護邊員繼續守邊護邊,直至2021年1月因救落水兒童而犧牲。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彭明有動容地說,拉齊尼留下的這句話,是對戍邊事業的朴素告白,更說出了戍邊民警們的心聲。

在排依克邊境派出所,一代代民警向戍邊前輩學習,高山仰止,漸漸地,他們也成了令人仰望的“高山”。在大家的努力下,轄區連續12年未發生涉邊案事件,派出所曾因圓滿完成重大任務榮立集體一等功。

“你們用青春和熱血守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是英雄,是榜樣”

4月10日傍晚,瓦罕走廊天氣突變,烏雲密布,寒風卷著雪花刮得人睜不開眼。早上倒春寒,中午艷陽天,下午大風起,晚上入寒冬,是這裡天氣的特色。陳俊飛和彭明有分頭給在外執勤的民警打電話,叮囑他們注意安全。

晚上9時許,風停雪住,派出所上空深藍夜幕中繁星點點。忽然,餐廳傳來歡呼聲,原來是兩名民警休假結束回來了,給大家分發從喀什市帶回的涼皮、涼粉等特色美食。

一起扛槍站崗吃苦的經歷,讓民警之間建立了深厚情誼。有民警的家人突患重病,全所民警悄悄為他湊齊醫療費﹔有民警在駐地結婚,大家全體出動為他籌備婚禮……

4月8日,派出所副所長徐青的妻子朱瑩來探親,從安徽帶了五個大行李箱,裡面有分給大家的特產,還有幾雙給丈夫新買的登山鞋。“他們這個工作太費鞋,結婚一年多,我給他買了十幾雙鞋。”朱瑩看向徐青的眼神充滿愛意。

徐青曾多次參加處置突發情況的行動,榮記個人一等功1次、嘉獎9次,每天不論工作多忙多累,他都會堅持5公裡長跑。2024年,國家移民管理局開展全警實戰練兵考核,徐青所帶隊伍取得優異成績。

朱瑩是第一次來帕米爾高原。周末,徐青領著她去體驗踏雪巡邊,同時尋一塊石頭,准備寫上心願和夫妻二人的名字,鑲在派出所院子裡的戍邊留言牆上。

那面戍邊留言牆上已經鑲嵌了很多石頭,每塊石頭上都寫著一句話和民警的名字。幾年前,一批新警在巡邊途中撿了石頭,寫上自己的名字和想說的話,放在牆角。久而久之,石頭壘成了一面牆。

這次跟著丈夫巡邊,朱瑩真切感受到戍邊民警的肩上扛著山河,責任重千鈞。她深情地對徐青說:“你守邊我守家,往后余生我做你的堅強后盾。”

隨著近年來新疆邊境游走熱,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來瓦罕走廊“打卡”。2023年,派出所將第三代營房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集中展示曾經使用的裝備、車輛、復原的宿舍、老照片等珍貴歷史文物,並向游客免費開放,讓更多人了解戍邊歷史、支持戍邊事業。

這個紅色教育基地一下子火了,已經吸引了6萬余名游客前來參觀,留言板上貼滿了寫著感悟的便簽。3月26日,一位北京女游客參觀后感動落淚:“你們用青春和熱血守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是英雄,是榜樣。”(王娜)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