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腳踏實地在新疆當個“農民”

2025年04月11日10:52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明天出貨,要多少?”“辣椒3000株,東邊4號棚。”……最近一段時間,王都飛每天都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鎮安定村的溫室大棚裡忙碌著。

王都飛是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華真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1987年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2006年考入新疆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在學校與一個新疆女孩相戀,畢業后便在新疆安了家。

“以前對種地沒什麼概念,真正開始干了就越來越上癮。”王都飛說,育苗技術作為農業產業鏈的起點,如同播種希望的初始章節,其科學性和高效性直接關系后續作物生長的品質與產量,對提升整個農業產業的競爭力起著決定性作用。

畢業后,王都飛的幾份工作都和育苗相關,從吐魯番的烈日、昌吉的肥田,到河南蘭考的沙海、山東壽光的溫室,他在精心培育數十種蔬菜苗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第一份工作中,王都飛學習了技術。第二份第三份工作中,他成為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員和主管。其間,王都飛一直都想著自主創業。

2013年12月初,王都飛來到妻子的家鄉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在考察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良種繁育場時,這裡的管理人員得知他想租賃溫室大棚創業,當即表示大力支持,免收兩年的溫室大棚租金,免費提供卷帘機,當地的新良蔬菜專業合作社還向他賒銷蔬菜種子、肥料等農資。

2014年,王都飛嘗試有機蔬菜種植,盡管滿腔熱情,但在生產和銷售的雙重壓力下失敗了。2015年,王都飛重整旗鼓,他深入田間地頭,親自把控每個環節,確保蔬菜在最佳環境中生長,雖然產品備受好評,但銷量並不理想。

對王都飛來說,創業之路的艱辛超乎想象。“有機會和時間出去學習交流,就一定會去。”王都飛感慨道,沒想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不僅翻起了大學時的課本,還不斷購買相關書籍,甚至有一次購買書籍超過100本。王都飛刻苦學習,就是為了掌握提升育苗技術的秘訣,確保溫控、光照、水分、氣體、土壤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環節都能達到最優。

“當時,穴盤育苗技術在當地還是空白,剛好我有這個技術,就決定把專業技能轉化為實踐。”王都飛說,穴盤育苗技術是採用草炭、蛭石等輕基質無土材料作為育苗基質,機械化精量播種,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現代化育苗技術。

2016年,王都飛創立了華真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於蔬菜花卉穴盤苗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以及蔬菜栽培、芽苗菜生產、無土栽培等多個領域。

從最初的兩個大棚起步,到如今19座配備了先進設施的育苗溫室大棚,培育了10余種蔬菜和花卉幼苗。王都飛介紹,公司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擁有智能播種機、高效攪拌機、精准噴灌系統等設施,並在灌溉技術、精准施肥、病虫害智能監測等關鍵技術上實現了突破。

眼下正值早春蔬菜育苗的季節,溫室大棚內,一株株辣椒、西紅柿、油白菜等蔬菜苗已破土而出,工人們正忙著進行穴盤育苗、搬運、澆水等工作。“春季特別忙碌,每天都有大量的幼苗出貨,訂單量佔到全年的70%。”王都飛說,每座大棚所育的幼苗足以供應400多座蔬菜種植大棚,目前已簽訂了1000萬株幼苗的訂單。

“每株幼苗都要確保質量,這關系到一個家庭半年甚至一整年的收入。”王都飛說,所以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在王都飛的帶領下,華真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當地設施農業的領軍企業,帶動當地群眾20余人就近就地就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王都飛是千千萬萬扎根西部、建設西部青年的一個縮影。他說,要腳踏實地在新疆當個“農民”,繼續深耕設施農業領域,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更多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持。(郭玲)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