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烏魯木齊辦事啥體驗

“每天都會聽到‘謝謝’,也收到過錦旗和感謝信。”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胡曉雯曾疑惑外國人怎麼會有錦旗這個概念?和外國人打交道多了以后,她有了答案:他們是選擇入鄉隨俗的方式表達心意。
31歲的胡曉雯從警以來一直在出入境管理支隊窗口工作,去年10月,新疆烏魯木齊移民事務服務中心(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成立后,她來到了這裡。
新疆烏魯木齊移民事務服務中心(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是全疆首個綜合式移民事務服務中心,為外籍人員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涵蓋17個業務辦理事項和16個涉外服務事項,提高了來華外籍人員工作、生活便利化水平。
3月27日上午,烏茲別克斯坦博士研究生Umaraliev Jakhongir來服務中心辦理居留許可延期業務。他於2023年2月來烏魯木齊留學,每年都要辦理這項業務。受益於去年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台的外國人申辦居留証件免於留存護照措施,在業務辦理期間,他仍然可以持有並使用護照。
“我有時會到疆外一些城市做實驗,還會回國,護照免留存措施讓我安排行程更靈活了。”Umaraliev Jakhongir向胡曉雯豎起了大拇指。
“你好嗎,我的老朋友。”“很高興又見面了,今天辦什麼事呢?”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外國專家奧薩馬·穆罕默德出現在窗口前,和胡曉雯熟稔對話。
奧薩馬·穆罕默德是埃及阿裡什大學副教授,2014年來新疆從事植物內生菌資源挖掘與功能應用研究。他是中國政府友誼獎、自治區人民政府外國專家“天山獎”獲得者,去年還拿到了全疆首張“五星卡”(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証),不用辦理居留許可延期了。
這回,奧薩馬·穆罕默德要辦理境外駕照轉換業務,此前他以為流程很多,一直沒有辦,上次聽胡曉雯說這項業務辦理不復雜,於是抽空來辦理。
“可以和您聊聊天嗎?”記者在一旁問。“當然,我很開心。”奧薩馬·穆罕默德很健談,他說自己是“老司機”,“我想開車去南山轉轉,主要是探訪那些餐廳。”
“在烏魯木齊辦事生活都方便,在抖音上看到二道橋有好吃的,我就坐地鐵去,很快就品嘗到了。”奧薩馬·穆罕默德很喜歡這座城市各民族和睦融洽的模樣,他結交了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經常小聚,一位朋友前段時間回伊犁老家,還把他帶回了家。
今年初,奧薩馬·穆罕默德參加了在服務中心舉行的2025年外國專家迎新年座談交流會。“那天有人向我們詳細解讀了最新出台的外國專家工作許可、簽証、居留許可、子女就學等便利政策和科研項目等信息,我們這些‘老外’都很感興趣。”他說。
“奧薩馬有一個中國名字叫‘金山’。”胡曉雯告訴記者。“是的是的,剛才忘記告訴你,金字塔的‘金’,天山的‘山’。”奧薩馬·穆罕默德幫胡曉雯補充關於自己的介紹。
服務中心裡的外幣自助兌換機吸引了記者。“這是留學生的最愛。”胡曉雯說,它有多語種翻譯功能,刷護照后能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支持十幾種外幣兌換。
年輕的留學生常常給胡曉雯留下深刻印象。3月25日,巴基斯坦留學生BUKHARI SYED一大早來辦理業務,支付時請求使用胡曉雯的手機熱點。
“熱點密碼是‘Are you happy today(你今天開心嗎)’。”胡曉雯笑瞇瞇地說。年輕人乘車從水磨溝區冒雪穿越高峰期的擁堵路段前來,春雪濕度大,雖然沒走幾步路但衣服頭發早已濕漉漉。他輸完密碼撓撓頭做了個鬼臉,認真回答:“No!”
“后面幾天他又來了,見面就問我‘Are you happy today’,然后說,今天我很開心。”胡曉雯被逗樂了。
去年中秋節前夕,一群留學生來窗口辦業務,胡曉雯耐心接待,高效完成。大家離開后,胡曉雯發現台子上多了一張手寫卡片,上面寫著“祝你中秋節快樂”。
胡曉雯還收到過小禮物。一名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帶著妻子和孩子來辦業務,滿意離開后第二天專門又來了一趟,送她一枚冰箱貼。“這是撒馬爾罕,很漂亮,我很喜歡。”胡曉雯從冰箱貼圖案上認出這座城市。“你知道撒馬爾罕?我太高興了。”年輕人笑容燦爛。
胡曉雯英語流利,她身邊還有精通俄語的同事,即使這樣,他們有時也會遇“囧”。
之前,一名年齡較大的外籍人士從烏魯木齊轉機去北京,到達烏魯木齊后發現護照丟了,急需開具護照報失証明。他不會英語,說的是當地土語,胡曉雯和同事們一句也聽不懂。
“我們開啟‘我來比劃你來猜’模式,很快對方就理解了填表、拍照等程序,順利開了証明。”胡曉雯說,當時雙方“志得意滿”的表情簡直“神同步”。
自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為1700余人次外籍人員辦理証件業務。“這裡是展示中國形象的窗口,數據不只是業務量的累加,更是一場場傳遞溫情友善的交流。”胡曉雯說。
記者感言
開放的邊疆暖暖的
在新疆烏魯木齊移民事務服務中心(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業務窗口,每天都在上演著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溫暖對話。外國人在這裡的辦事體驗,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開放的新疆暖暖的。
語言或許有障礙,但熱情與真誠卻能跨越鴻溝。服務的溫度,體現在政策支持上,也體現在工作人員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問候中。工作人員用熱情、專業和耐心,為外籍人員營造了一個溫馨的辦事環境。
當政務服務超越事務性接觸,建立起情感連接時,就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外籍人員與工作人員的熱情互動,表達著他們對中國服務的認可,構建起超越國界的情感共同體。
開放的邊疆成為文明互鑒的新起點,在國際化進程中,烏魯木齊這座城市以有溫度的政務服務,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包容的中國。(隋雲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