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丨種業“芯”力

2025年04月08日10:2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春分過后,多彩的春耕圖在新疆大地由南向北漸次鋪展,落入泥土的各類作物種子,開始孕育豐收的希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種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

新疆是全國種子生產大區和重要的種業基地。立足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條件,新疆不斷完善助推種業振興的政策體系、科研體系、產業體系,多舉措加快構建現代種業創新體系,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政策護航

種業破浪前行

春耕時節,位於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的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玉種業”)裡,不斷有購買種子的車輛進出。

“種地要想產量高,種子是關鍵。5年前,我用了天玉種業培育的小麥、棉花、玉米種子后,產量增加了30%到40%,制種玉米收入增加了將近一倍。”4月2日,拜城縣亞吐爾鄉帕什塔其村村民阿裡木·依買爾說。

新疆天玉種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洪濤介紹,這幾年,新疆推進種業振興的政策越來越完善,公司緊抓政策機遇,每年育出新品種(系)30個左右。2023年,自主培育的冬小麥新品種新冬59號,實收單產831.03公斤,創全疆冬小麥晚播高產紀錄,榮獲阿克蘇地區“金種子”大賽一等獎。

天玉種業的發展壯大,是新疆種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種業振興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種業振興“五大行動”階段性任務落實落地。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認真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管理規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運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布局建設方案》《關於加快推進自治區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強有力扶持政策的護航下,新疆種業的“聯合艦隊”破浪前行。

科研發力

多方聯合攻關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

培育一粒良種,需要多方合力、綿綿用力。塔額盆地素有新疆的“糧倉、肉庫、油缸”之稱,農產品產量高、品質高,離不開源頭上的良種保障。位於塔城地區塔城市的新疆粒粒金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粒粒金種業”),每年生產數千噸玉米雜交種子,從選育環節開始,就層層嚴格把關,精心篩選。

“在選育過程中把好了每一道質量關,所以我們生產的種子發芽率高、生長性能好,具有極強的適應性。無論是面對不同類型的土壤條件,還是復雜多變的氣候環境,都能穩定生長,為農民提供了極大的種植選擇空間。”粒粒金種業相關負責人陳洪芹說。

為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塔城地區農業農村局積極搭建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間的合作橋梁,並鼓勵種子企業與農戶合作,通過多方聯合開展種業技術攻關,持續加大種子研發投入力度。

作為全疆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糧食總產連續九年位居全疆第一。

糧食豐產離不開種子“芯片”。在全面發展“育繁推一體化”制種產業中,伊犁州突出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品種培優選育,集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4年,伊犁州深入落實自治區“四個百萬畝”制種基地工作部署,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土地規模化等優勢,加快推進以雜交玉米制種為核心的農作物種業發展,初步形成以伊寧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鞏留縣為重點區域,輻射霍城縣、新源縣、霍爾果斯市的發展格局,雜交玉米制種規模連續兩年全疆第一、全國第二。

產業引領

聯農帶農致富

這幾天,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樂土驛鎮焦家庄村棉花種植大戶陸慶雲做好了播種准備。

“實現增產增收,選對合適的棉種很重要。昌吉州在打造‘西部種業之都’,種植戶結合土壤和氣候情況可選用的優良品種很多。”4月2日,陸慶雲談起種棉經驗,先從種子說起。

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串起綿長的產業鏈。昌吉州制種產業始於20世紀80年代,繁育的種子產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飽滿、光澤度好、發芽率高、耐儲藏,被業內人士譽為“天然的種子加工廠”。

多年的商業化制種歷史,使得昌吉州制種產業具備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如今,全州制種面積穩定在80萬畝以上,年供種能力超過30萬噸,成為聞名的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和國家級區域性小麥、西甜瓜、蔬菜良種繁育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優質農作物種子集散地。

種子實現產業化發展,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以位於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疆農業博覽園的新疆金天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例,該公司去年在全疆的良種繁育基地達5.5萬畝,與400多戶農戶簽訂小麥訂單合同,通過產業化帶動2000余戶種植戶增收。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聯農帶農的力度更大。該公司已在全國主要植棉區建立了3個核心育種試驗站、1個南繁育種站、8個核心測試站,24個生態測試點,玉米、小麥、棉花種子年加工能力20萬噸以上,良種覆蓋全國17個省份,小麥、棉花種子銷售收入躋身全國前三。

國家中亞特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烏魯木齊)主任徐麟介紹,新疆氣候干燥、無霜期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種子生產。

按照《關於加快推進自治區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各地縣統籌謀劃,著力提升制種基地“五化”(規模化、標准化、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水平。制種大縣和良種基地繁育縣(市)要結合實際,引導有實力的種業企業共同建設區域性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區,打造以制種產業為核心、相關產業為補充,鏈條完整、產業融合、現代化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業發展新業態。(張治立)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