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丨機遇新疆

四月的新疆,春意盎然,機遇如潮。從光伏電廠到智慧棉田,從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處處躍動著青春的身影。
闖蕩東南亞多年的創業者定居烏魯木齊開拓中亞市場、90后海歸博士來到新疆投身新能源產業、湖南姑娘扎根南疆用鏡頭記錄荒漠植綠奇跡……新疆的魅力,在於將時代敘事溶解為個體機遇的萬千可能。
真正的青春活力,總是出現在時代發展的前沿和充滿希望的地方。新疆,正以包容開放的姿態,為心懷夢想的年輕人提供創業奮斗的廣闊舞台,讓他們在這裡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開放前沿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市費爾蒙公寓樓裝修工程”“哈薩克斯坦鐵米爾鐵路公司車輛會計控制系統建設”……幾乎每天,中亞採招網都會發布中亞五國採購、招標等項目的最新信息。
截至3月底,通過中亞採招網獲取信息並與中亞國家達成合作的項目,總金額已超過百億元人民幣。作為中亞採招網的創辦者,馬浩桓曾在東南亞創業做電商多年,談及這次創業,他說,近年來新疆開放發展的步伐加快,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機遇。
2022年,馬浩桓帶著幾個深圳的伙伴回到新疆烏魯木齊,先后考察了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等地,隨后又前往中亞五國。國內外巨大的信息差,讓他見識了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的無限潛力。
在建筑領域搭建中亞交流合作的互聯網平台,是馬浩桓創業的方向,但在初期碰了不少壁。“2023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舉行,政策利好傳來,合作邀約接踵而至。”馬浩桓說,個人選擇與國家戰略同頻,時代紅利自然轉化為機遇。
如今,馬浩桓在塔什干設立了辦公地點,不僅便於收集信息,還為當地政府、企業提供翻譯等服務。
新疆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也讓更多中亞青年來到新疆尋找發展機會。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馬赫米特庫羅娃·阿依努拉·馬拉托夫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10月,馬赫米特庫羅娃入職烏魯木齊市的新疆佳和眾鑫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從事翻譯工作。
“現在中國和中亞的合作越來越密切,而且很多都是在新疆實現的,這裡有很多機會,我想留在這裡。”馬赫米特庫羅娃說。
馬赫米特庫羅娃是在一次旅游后愛上新疆的,這裡的安定與繁榮讓她念念不忘,萌生了來新疆工作的念頭。
2023年,新疆自貿試驗區成立的消息傳來,旅行社朋友向她推薦了新疆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米東功能區塊國際貿易孵化基地,“那裡有專門為中亞人才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她立即在中國的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很快收到了入職邀請。
2024年10月,馬赫米特庫羅娃再次來到新疆,在這裡體驗到了“媽媽式服務”:工作人員幫她在線提交學歷認証,公安民警現場核驗護照信息……最讓她驚喜的是國際人才公寓——60平方米的精裝房家電齊全、拎包入住。
“如今,光是米東區就吸引了十幾家中亞企業入駐。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每一位從業者都能安心發展。”馬赫米特庫羅娃說。
科創沃土
“不深入企業一線、生產一線,絕對發現不了真問題。”3月20日,參加了新疆工程學院與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開展的“百名博士駐百企”活動,王剛難掩興奮,這次他不僅深入企業一線調研,更與當地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
這位來自黑龍江鶴崗的海歸博士,2022年通過人才引進加入新疆工程學院,主攻太陽能熱利用與熱儲能研究。這片熱土對科技人才的渴求,從一場持續40天的“人才攻勢”可見一斑。時任新疆工程學院能源工程學院院長的李文亮得知王剛有回國意向,每天一通電話,全方位推介新疆的發展機遇。“李院長的誠意讓我看到了新疆對人才的重視。”王剛回憶道。
來疆兩年多,王剛的科研事業駛入快車道。在校方支持下,王剛牽頭申報的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3個項目全部立項,他也在2024年獲評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
“剛畢業就能帶隊申請項目,迅速獲得認可,這在我原來的規劃裡是不敢想的。”王剛說。依托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的發展東風,王剛的團隊在太陽能熱儲能領域接連突破,其中一個項目已進入結題階段。
兩年多來,他先后建成高溫固體熱儲能實驗室、長時熱儲能技術研究實驗室和戶外研究基地,並組建校級科研團隊。眼下,他正著手申報自治區級研究平台和科普平台。“新疆給了我超預期的成長舞台。”王剛說。
近年來,新疆新能源發展迅猛,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均居全國前列。隨著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新疆通過“疆電外送”和儲能技術發展,有效提升了消納能力,新疆新能源全產業鏈條得到充分發展。
“即使在產業鏈下游,也蘊藏著極大的發展空間。”新疆為朋電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豐誠說。作為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專攻新能源售電板塊。
誰又能想到3人的初創團隊幾年之間已經發展到50多人,公司還有了正規的售電交易大廳。楊豐誠說,自治區圍繞“十大產業集群”重點領域完善產業鏈,企業隻要對接新疆產業需求,就能找到發展空間。
“公司成長過程中,科技部門上門指導,為產業鏈上下游搭建平台。”楊豐誠說。如今公司的電力交易決策系統,正是在充分了解上下游需求后自主研發的。
該系統可以將氣象數據、電網負荷、發電預測等18類數據源匯成智能算法,能在15分鐘內完成96個時段的電力調配,讓每度綠電找到歸宿,為電廠和用電公司提供更科學智能的供需決策。
2024年,新疆為朋電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交易電量4億千瓦時。當下,公司業務服務范圍已從新疆擴展至陝西、天津、四川、甘肅等地。
心安歸處
“行程定制師、優秀領隊、剪輯、編導……我們想要招募熱愛自由、肯干事能干事的同路人共同耕耘新疆旅游事業。”3月29日,王曉涵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春招公告,為即將到來的新疆旅游旺季做准備。
在王曉涵眼中,新疆旅游業發展正穩步向好。2024年,文旅產業被納入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在文旅部門與行業協會的監督推動下,行業規范性顯著提升。從業者們不再單純追求流量,而是開始在服務和玩法上展開良性競爭。這種變化讓王曉涵感到欣慰——她看到了“用熱愛深耕家鄉”的前景。
3年前,王曉涵還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的編導,年薪可觀,但始終覺得“漂”著。她走遍大江南北,每次回到新疆,總會被家鄉的壯美河山深深觸動。“每一個新疆人都想讓更多人看見這片土地的美,我也一樣。”王曉涵說。
於是,王曉涵回到新疆一頭扎進旅游行業,先是從旅游領隊做起,到現在退居二線做最懂都市人的旅行社。其間,王曉涵結識了很多和自己一樣熱愛家鄉的伙伴。
正是這份熱愛,驅使他們在工作中不計成本、傾盡全力,從自費配備專業旅拍設備,到為游客遞水拎包,再到如今系統培訓團隊,要求所有領隊熟練掌握正確的文化講解。
“領隊不僅是向導,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王曉涵篤定地說。如今的她工作繁忙,因扎根故土、投身熱愛,內心卻比任何時候都更踏實。
近年來,隨著來到新疆的人越來越多,“新疆宣傳員”的隊伍不斷壯大。從湖南來到新疆的95后李鑫,自從扎根於田縣達裡雅布依鄉成為一名基層干部后,就自願當起了“新疆宣傳員”,不僅參與達裡雅布依鄉的植樹工程,還用鏡頭記錄下了這珍貴的過程。
紀錄片《沙漠小鎮的守護——達裡雅布依植樹記》就是李鑫和丈夫艾青聯合制作的。該紀錄片記錄了該鄉群眾為了守護家園、對抗沙漠化種植梭梭的故事,獲得了“科普中國”2020年全國林業和草原科普微視頻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工作之余,李鑫夫妻倆經常為鄉親們在沙漠種植的肉蓯蓉拍宣傳照、拍攝達裡雅布依鄉的老物件等,讓更多人看到這裡的變化。
李鑫說,在她的身邊有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退休后仍堅持義務宣講的買吐送·卡斯木老人,自費教授書法的文化館館員,為村民排憂解難的駐村干部……
“正是這些平凡人在各自崗位上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付出,讓新疆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她自己,也始終懷揣著同樣的信念——我要用自己的雙手,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美好,這就是我的價值。( 郭宏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