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科技狂人”讓國產採棉機走向世界

2025年04月02日12:0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你為啥要到新疆搞採棉機呀?”

“因為夢想。”

近日,面對梁定義這位不善言談的“理工男”,記者的一句疑問,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梁定義是河南南陽人,現任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工程師。

梁定義畢業於洛陽理工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大學時,他就像個“科技狂人”,創辦了機器人協會,帶著小伙伴們參加各種智能化、信息化創新項目。

“可能正是那些在實驗室裡反復測量金屬材料數據的日子,為我現在的職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梁定義說。

2014年,梁定義進入浙江亞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農機事業部工作。“身在農機行業,了解到我國採棉機受制於人的窘境,我暗下決心,希望能為採棉機國產化出力。”他說。

機會說來就來,公司決定在烏蘇市開辟國產棉花採摘機械研發生產基地,梁定義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收拾行囊,從繁華的嘉興奔赴萬裡之外的大西北,成為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員。

為了讓採棉機更適合國內棉花種植模式,梁定義和同事們常常往田間地頭跑,跟農戶、老師傅取經。

為了測試採棉機性能,他和團隊帶著兩台機器在輪台縣待了1個月,幾千畝地不分晝夜地採摘。“10月的沙漠,夜晚冷得刺骨,一個人作業,另一個人就隻能在面包車上湊合著睡。”梁定義說。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他們搞出了許多創新,把手動變速箱改成電液控變速箱,採棉機從手動擋變成自動擋﹔改變輸棉風路,讓採棉機再也不堵棉﹔發動機散熱風扇也實現了自動清理,這些改進直接讓國產採棉機“起飛”。

2020年,公司交給他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任務——主導設計研發國內外首台三行打包採棉機。從當年2月接到任務到8月樣機研發成功,他隻用了7個月,比公司預期的3年大大提前。

日夜趕圖紙,樣機裝了拆、拆了裝。“那時候,除了吃飯睡覺,就干一件事情——研發。”梁定義說。

當時因為沒趕上採棉季,隻能人工加棉測試,弄得渾身都是油污和棉花,但梁定義毫不在意。

“樣機下地測試時,說實話,我特別緊張。”梁定義笑著說,結果測試效果超棒,還取得了農機推廣鑒定認証,推動採棉機由散花機向圓捆打包機的跨越,成為國內第一台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行打包採棉機。

2024年,梁定義又帶隊研發出新能源採棉機,成功下地測試,這意味著大型農機從“油車時代”邁入“電車時代”。而且,他研發的國產採棉機還出口國外,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

工作這些年,梁定義收獲滿滿,拿下62項授權專利,還獲得了不少榮譽。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梁定義說,社會和行業都在飛速發展,隻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希望未來和團隊研制出更優質國產採棉機,為“中國制造”貢獻力量。(熱依達)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