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棵扎根邊疆的法治“胡楊”

今年36歲的新疆哈巴河縣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庭長高美強出生在山西,畢業於吉林大學。在人生的前20年,高美強並沒有想過與新疆結緣,直到一句宣傳語的出現,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當年在大學校園裡看到這句口號時,高美強心中突然一震:“如果有機會參與其中,是多麼值得自豪的事情。”
2012年畢業之際,高美強放棄了回山西太原工作的機會,來到哈巴河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在前往新疆途中,高美強感受著祖國的大美河山,也不免感嘆自身的渺小。“但是滴水匯聚可成汪洋。積極投入到國家建設的大潮中,就一定能實現自身價值。”高美強說,當志願者時,他和同事深入礦井底部、生產一線,跑遍了哈巴河縣的工礦商貿企業,督促落實安全生產措施。當年在阿勒泰地區六縣一市考核中,哈巴河縣獲得第一名,高美強也收獲了來到新疆后的第一份榮譽。
一年半的志願服務,高美強和這片土地難舍難分。服務期結束后,他考入哈巴河縣人民法院,留在了當地。
高美強入職不久,哈巴河縣遭遇嚴重的洪水災害,全縣各單位都組織人員搶險救災。從修建護坡、疏通河道,到加固民房和牲畜圈舍,高美強忙得顧不上喝一口水。
牧民們看在眼裡,很快端來了熱騰騰的奶茶,這讓高美強有些犯難,來新疆時間不長,他還喝不慣奶茶。“那可是群眾的一片心意!”深感卻之不恭的高美強就著馕,喝下了牧民端來的奶茶。
在半個月的搶險救災中,高美強漸漸習慣並且喜歡上了奶茶和酥油的濃香。“它讓我的胸腔在北疆的酷寒中涌動著股股暖流。”他說。
后來,高美強參加駐村工作,為了方便溝通交流,他虛心向群眾學習哈薩克語。高美強說,去村民家裡,用當地民族語言與群眾交流幾句,距離近了,感情也近了。
參加駐村工作后,高美強走訪了全村254戶村民,爭取各類民生項目,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還利用所學知識,調解土地糾紛、婚姻糾紛等。
基層工作經歷讓高美強對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更加了解,他明白一片草場對牧民意味著什麼,也懂得調解婚姻糾紛時要尊重哪些風俗習慣。
回到單位后,高美強多次帶人深入街道、社區、鄉村開展“巡回法庭”。自2016年獨立辦案以來,他累計辦案超千件,無一錯案、無一超審限。
哈巴河縣是個邊境縣,高美強從身邊案例入手,鑽研相關法律問題。2023年,他入選新疆法院刑事審判人才庫,成為法治建設的“智囊”。
為延伸司法服務,高美強還擔任當地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深入牧區普法,參與電視台法治節目錄制,將法律知識普及到每個角落。
從熱血青年到法治社會的維護者,高美強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我要做一棵扎根邊疆的法治‘胡楊’,耐得住風沙、守得住正義。”他說。(楊舒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