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面如何暢銷全國

從春節至今,張新民一直都很忙。忙啥?忙著提升產量,完成訂單。
“今年一季度,公司預計生產面粉8500噸、挂面200噸,產品70%銷往疆外市場。”
3月27日,站在寬敞的面粉生產車間,張新民不無自豪地說。
張新民是新疆創興農產品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司位於吉木薩爾縣創興食品園,食品園佔地400多畝。
在創興集團辦公樓走廊的牆面上,挂著一幅展示公司發展歷程的示意圖:1993年,日加工小麥12噸﹔2005年,日產能提升到150噸﹔2017年,日產能達到1000噸﹔目前,日加工小麥1800噸、挂面產能200噸,生產規模在全疆同行業中位居前列。
“我們一天的面粉、挂面等產量,能夠滿足一座400萬人口城市一天的需求。”張新民說。
創興集團前身只是一家小型面粉加工作坊,如今,已成為新疆同行業中的佼佼者,是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常年保持約七成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區市,這是如何做到的?
張新民用四句話給出了答案:一是立足於昌吉回族自治州東三縣小麥原糧的優良品質﹔二是應用先進的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三是嚴格統一產品品質管控﹔四是以多樣化產品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
春日的陽光熱情地鋪洒在廠區,一排碩大的儲糧倉泛出耀眼的銀光。這些儲糧倉可以儲存約15萬噸小麥,能保障創興集團小麥原糧的常年供給。
一袋好面粉的“品質密碼”,是從田間到舌尖的匠心。
“好麥出好面。我們用的小麥原糧主要來自奇台、吉木薩爾和木壘3個縣,面粉很筋道。”張新民說,這3個縣地處天山北麓,土壤肥沃,水質純淨,生態良好,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因此,當地所產小麥以高蛋白、強面筋、營養豐富著稱。
偌大的面粉加工車間裡卻看不到一個工人,隻能聽見機器運轉的聲音。小麥從儲糧倉進入生產車間后,要經過清理篩選、研磨加工等180多道工序,這些工序都實現了自動化。
面粉加工需要用到三大核心設備:磨粉機、清粉機、高方篩。“我們選用了世界上較先進的設備。”張新民說,公司還通過自主研發獲得了10項實用新型專利,並全部應用到生產中。
好原糧、好設備、好工藝,再加上嚴管理,造就了“創興牌”面粉這一自治區名牌產品。
從疆內聞名到全國走俏,從“新疆糧倉”走向“全國廚房”,創興面粉如何打通全國銷售端?
“我們靠的是以高品質、多樣化的產品,來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張新民說。
在創興集團的產品展示廳裡,公司產品琳琅滿目,有創新推出的麥芯粉、雪花粉、高筋粉、石磨全麥粉,還有各類雜糧面和挂面等。針對不同地區消費群體和不同食用場景,還有饅頭粉、餃子粉、面條粉等細分面粉。
去年,創興集團加工小麥10萬多噸,面粉產量8萬噸,實現產值8億多元。
在創興食品園裡,工人們正忙著施工。一座現代化的面粉成品庫,以及可日加工250噸營養面粉的生產車間主體已經拔地而起。年內,成品庫和營養面粉生產線都將投運。
“讓更多的‘中國碗’裝上新疆糧。今年我們的目標是生產面粉12萬噸、雜糧面和挂面3000噸,產值達到10個億。”張新民信心滿滿。
記者感言
把“匠心”融進每一道工序
春拂大地,天山腳下廣袤的麥田逐漸泛綠,新疆創興農產品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面粉車間已飄出陣陣面香。
從曾經的小作坊到如今的自動化工廠,從“新疆糧倉”到“全國廚房”,創興面粉用32年時間向市場宣告:“好面粉,新疆產”。
品質是最硬核的通行証。原糧採用雪水滋養的高筋小麥,搭配先進的設備和工藝,讓每一袋創興面粉,都飽含來自天山腳下“陽光的味道”。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每一道工序中傾注的匠心,都成了創興面粉品牌備受青睞的密碼。
創新是破局的關鍵密鑰。從創興集團多種專用粉的“面粉字典”中,能夠看到市場細分正在重塑傳統產業格局。“千人千面”的細分市場策略,精准契合了不同群體的消費買點,也讓創興面粉在行業競爭中開辟出一片新藍海。
創興集團的故事是新疆農產品“走出去”的生動樣本。它的成功,在於把“匠心”融進每一道工序,用“繡花功夫”精雕產品品質、細研市場需求。這啟示我們: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市場自會給出答案。(蓋有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